一、项目背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浙江大学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全面提升低年级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助力学生沉浸式体验实验室科研、学习、工作场景,求是学院与海南研究院启动开展2025年暑期科研启航实训营(简称“夏训营”)项目并面向求是学院2024级本科生招募学员。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二、面向对象与选拔要求
1、求是学院2024级海洋、农学、生物、物理等相关专业或智能装备制造、信息类等交叉学科专业本科生。
2、具有优秀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身心健康,诚实守信,学风端正,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3、学业成绩优秀,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英语水平优良。
4、勤奋刻苦,具有顽强毅力和钻研精神。
5、能线下全程认真参与暑期科研训练营项目。
三、暑期科研训练营概况
(一)暑期科研训练营计划
导师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科研训练计划,包括:文献阅读、软件使用、实验设计、小科普视频制作、训练成果展示、学术生涯指导等方面,并系统开展相关科研训练。
(二)时间安排
2025年7月上旬,学员将前往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海南省),在意向课题组开展为期4~6周的创新科学研究训练,参与导师课题组学习,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科研训练计划。师生双方深度参与、高度自觉、项目引领,导师开展思想引领、科研指导和创新启发,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能力,如师生双方满意,可以达成长期合作,不仅限于暑期。
时间 | 内容 |
5月25日前 | 学生自主报名 |
5月31日前 | 材料审核与遴选 |
6月1日-7日 | 课题组面试 |
6月8日 | 入选名单公示 |
7月初 | 开营仪式 |
7月中旬至8月中旬 | 为期4~6周的科研学习 |
9月中旬 | 成果展示与表彰 |
(三)招募流程
1. 学生申请与报名:有意向的同学可根据本人学业基础、特长、学术兴趣等实际情况,结合导师课题组简介信息(可参考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官网查看具体信息http://www.hnyjy.zju.edu.cn),按照申请材料要求,于5月25日20:00前填写问卷提交申请。填报链接:https://jinshuju.com/f/fLciaW
指导教师名单:
序号 | 导师 | 导师简介 | 研究方向 | 招收名额 | 学生专业要求 | 暑期科研训练任务及要求 |
1 | 李彦君 | 2016于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2016-2021于海港海洋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2021至今加入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开展海洋仪器装备技术、光学与成像系统、无人移动平台(无人机、无人船、无人车)、海洋环境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 海洋装备与技术(无人系统,软体机器人) | 3 | 工科相关 | 1.软体机械手:基于现有软体抓手开展试验测试分析;2.无人车研发:基于现有摇臂转向无人车平台进行开发控制、实现路径规划、路障规避功能;3.塑料垃圾识别:利用光谱仪建立塑料荧光数据库,基于无人机光谱图像开展遥感塑料识别 |
2 | 韩新燕 | 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肠道微生物、益生菌研发、肠道微生物与动物基因组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参编专著1本。 | 动物肠道微生物、益生菌 | 1 | 生物类 | 特色益生菌筛选鉴定与功能特性研究 |
3 | 汪露瑶 | 汪露瑶,女,中共党员,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辣椒作物遗传育种与分子功能解析,硕博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棉花纤维发育及非生物胁迫分子机制解析;发表论文24篇,其中一作或者共同第一作者在Advanced Science,Plant Communication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 | 种子活力,辣椒苗期逆境胁迫 | 1 | 农学、园艺专业优先 | 1.熟练查找并自主阅读相关文献;2.熟练掌握DNA提取和基因克隆等基础分子实验;3.了解linux系统,并进行简单的基因组数据分析; |
4 | 陆钊 | 陆钊,博士,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海南专项核心骨干,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岩土与海洋能源。2022年至2024年,香港科技大学助理研究员,张利民教授团队。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一作/通讯17篇,其中:中科院一区TOP5篇,JCR一区13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参编标准2项。多个本专业中科院TOP SCI期刊审稿人:“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Geology”、“Landslid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Ocean Engineering”等 。同时,担任ESCI期刊“Deep Undergroun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科学编辑和青年编委,ESCI期刊“Rock Mechanics Bulletin”青年编委、ESCI期刊“Biogeotechnics”青年编委、ESCI期刊“Capillarity”青年编委、《路基工程》青年编委等。受聘于多所岩土强校特聘合作研究生导师,包括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和徐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受聘本专业两个重要协会青委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开展学术报告20余次,包含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水科院、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所等邀请报告。全国岩土工程专业会议青年论坛,主持/召集2次。 | 海洋岩土 海洋能源 | 5 | 勤奋踏实,对科学研究感兴趣,有继续深造意愿者优先。 | 希望学生可以充分参与现有的研究工作,在熟悉掌握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重复研究结果,并尽可能的做一定的扩展和深入,形成一份科研训练报告,主观努力者可考虑指导SCI论文写作并投稿。两方面的研究供参考:1,试验:以微观实验为主(本课题组已开发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微流控实验,液桥张拉破坏实验,多孔介质入渗研究(与碳封存过程相关);2.数值模拟:包括入渗驱替多场多相耦合,分子动力学数值模拟(VASP,MS)等。本人所有的研究论文都可以从researchgate和Web of Science上检索,传统桩土作用、能源桩等亦可以考虑,欢迎未来对科研工作有兴趣者考虑和联系。 |
5 | 蒋萌 | 2019年9月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生物物理学专业,2019年10月至2022年6月于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2022年7月至今于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任专职科研人员。 | 水稻逆境胁迫调控机制解析及抗逆种质创新 | 3 | 对植物学,作物学,分子生物学感兴趣 | 水稻逆境调控机制与种质创新主要研究水稻在干旱、盐碱、低温、高温等非生物逆境下的生理响应和分子调控机制,以及通过基因挖掘、分子设计和育种技术创新,培育高产、优质、抗逆的水稻新品种。具体内容包括:揭示转录因子等关键基因在逆境应答中的作用;挖掘耐盐、耐冷等优异基因资源;创制抗逆高产水稻等新种质。这些研究旨在提高水稻对逆境的适应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
6 | 刘聪 | 2018年中国海洋大学博士,2018-2020 浙江大学博士后,2020至今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 | 物理海洋学 | 2 | 资源与环境,大气科学,海洋科学,计算机 | 基于人工智能的海洋热浪归因分析与预报预测,或其他感兴趣海洋现象分析 |
7 | 赵鹏举 | 副研究员,从事家养动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研究,专注于家养动物适应性进化机制及基因组结构变异的功能解析与应用。获得6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支持,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 | 畜禽生物信息学 | 1 | 生物学专业或计算机领域相关 | 暑期科研训练任务:暂无。要求:熟练掌握Linux系统操作,精通R语言或Python等一门编程语言。 |
2. 导师遴选与确认:学生网上报名后,各意向导师将结合学生报名情况,对申请材料与简历进行审核筛选,并确定是否安排面试。面试形式及内容由各课题组确定并自行安排,入围名单会在求是学院官网与海南研究院官网进行公示。
注:公示后将不可更换导师,请导师、学生慎重做选择,营员入营后不可随意退出。
四、注意事项
求是学院会为营员报销住宿费用,并购买覆盖“科训营”期间的人身意外保险,交通与餐饮等费用需自理,学校认定的资助对象可申请额外补助。
五、考核要求与激励措施
每位营员须按要求全程认真开展科研训练,完成每周科研周报与科研成果展示海报的制作。结营仪式上将进行优秀成果海报展示,并颁发“夏训营”优秀成果项目证书,安排优秀项目学生代表发言、导师代表发言等。
六、联系方式
如有疑问,请联系:
求是学院辅导员:楼老师,0023808@zju.edu.cn
通过邮件联系,请将邮件主题命名为“姓名-海南研究院暑期训练营咨询”。
2025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