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读书分享会顺利开展

发布者:高孙华发布时间:2025-03-08浏览次数:10

202537日,正值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先生诞辰135周年。竺老校长一生倡导“求是”精神,以“到浙大来做什么?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之问叩击代代学子的心灵。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卓越计划有幸邀请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陈晓伟老师,与同学们共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一同领悟青年的时代使命。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通过24篇访谈实录,以“当事人讲当年事”的形式,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朋友圈”。总书记在地方和中央工作期间,深入高校调研考察、关心指导大学生的生动故事,充分反映了他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高度重视。深入研读这本书有助于卓越计划的青年学生们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感受总书记的思想伟力、领袖风范、人格魅力,进而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激励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建功立业。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记录了总书记与青年学子对话的珍贵片段,字字饱含着对青年学生成长的殷切期望。陈晓伟老师从三个读懂出发,为我们解读了书中蕴含的奋斗密码。

读懂殷殷嘱托

陈老师分析了国家领导人同青年学生交流的内在意蕴。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书中的采访实录,生动记述了总书记从政不同时期与大学生交流、交心、交友的故事,展现了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望和关心关爱,令人感到温暖、积极、向上。


读懂成长之道

陈老师从五个方面总结了青年人成长成才的路径。从读书开始,要求我们在信息膨胀人工智能时代要更加注重知识的积累;向理想进发,要坚定理想信念,心中始终怀有祖国、怀有人民、怀有对党的热爱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在实处干起,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自觉将所学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用价值规训,树立起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历史责任感;以精神鼓舞,养浩然正气,有才气、有勇气,更要有志气。

读懂使命在肩

 “求是精神”是一种“只为是非、不计利害”的追求真理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陈老师告诫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要自觉把自身置于时代洪流之中,置于民族复兴伟业的伟大征程之中。


专题领读之后,同学们根据前期阅读中产生的困惑,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向陈老师提问,陈老师一一作了解答。同学们在深度对话中也加深了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在书海的遨游中,我们一同触碰思想的火花,感受心灵的共振。读书会的时光短暂却珍贵,它像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在知识海洋的航程。期待下一次,我们仍能相聚在这里,让书香继续萦绕,让灵魂在交流中不断升华,续写属于我们的阅读故事。

在这次《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书会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成长的关怀与期待。陈晓伟老师的导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精神,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在新时代担当使命。特别是在提问环节,陈老师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答非常精彩,不仅分析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还提供了实用建议,让我们受益匪浅。这次读书会既是思想的交流,也是成长的契机,激励我们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挑战。

 ——楼倍宏

在陈晓伟老师的精彩导读下,我们共同走进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嘱托期望。这不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场精神洗礼。书中饱含的殷殷教诲激励我们坚定理想,砥砺奋斗。让我们明白使命在肩,唯有志存高远、勇担责任,才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为民族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袁乐飞

作为卓越计划中少有的理科生,陈晓伟老师对于《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的导读给予了我深深的跨学科震撼。从“四气”的养成到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坚守,再到老师对于社会实践活动价值的辩证解读,我受益颇多,也深深明晓了在理科学习中仍当坚持人文素养的提升。

 ——叶羽童


(图文:曾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