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快讯|邹先定工作室召开“跨代对话:“五老”经验与青年创新思考的融合之路”主题座谈会

发布者:林梓祺发布时间:2025-02-26浏览次数:58

2月21日下午,邹先定工作室“跨代对话:‘五老’经验与青年创新思考的融合之路”主题座谈会暨2024-2025学年工作座谈会在紫金港校区蓝六党员之家顺利举行。浙江大学关工委顾问、求是宣讲团团长邹先定,求是宣讲团成员、邹先定工作室导师团成员李乐鹏、刘祥官、王勤,校关工委秘书长陈立明,求是学院党委副书记、蓝田学园主任包松,蓝田学园分团委书记蒋闰婧、分团委副书记林梓祺和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座谈。


电气工程学院2023级本科生、蓝田学园党员素质发展中心主任团成员李东林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分享了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参与邹先定工作室活动的心得体会。他提到“行读党史”这种沉浸式的现场实践教学形式让理论学习焕发新活力,原本平面的知识变得立体可感。并且,“红色剧本杀”活动推动情景再现历史事件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电气工程学院2023级本科生、蓝田学园党员素质发展中心主任团姜恺乐结合家中老党员面对山火险情时挺身而出的感人事迹,阐述了对共产党员责任担当的理解,希望未来活动进一步引导青年学子端正入党动机、强化使命担当。


蓝田学园2024级本科生付洛则分享了自己寒假期间担任家乡龙港市“两会”志愿者的实践经历。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拔尖训练营”学员,他特别提到通过“世界咖啡”研讨模式开展理论学习有效提升了学生互动积极性。针对青年学子成长需求,蓝田学园2024级本科生、蓝田学园党员素质发展中心干事陈晨结合自身参与“五老进班级”活动的经历,表示有案例、有示范、有真情的“五老”分享,一定程度上抚慰了大一生刚进校迷茫的情绪。蓝田学园2024级本科生池昊璞结合“导师沙龙”活动,建议工作室更多开展结合学生学习学业的相关活动。


邹先定认真听取了同学们的想法后,对青年学子的思考深度给予充分肯定,并立足新时代党建教育特点提出三点想法。一是强调实践育人要守正创新,指出工作室将持续深化“行走的思政课”品牌建设,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实景教学中具象化、生动化。二是注重组织形式创新突破,提出采取“小型化建制、分班级实施”的精准化培养模式,特别提到可引入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红色剧本杀、党史情景剧等互动形式,让革命传统教育焕发时代活力。三是拓宽深入交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思想碰撞增强青年学子的理论自觉与使命担当。


刘祥官与参会学生代表针对DeepSeek的发展前景及“杭州六小龙”现象的见解展开研讨。他聚焦学科建设方向,提出作为浙大学子如何在数字革命浪潮中保持学科引领优势,特别是未来工厂、智能制造等领域与AI大模型的深度融合路径,鼓励学生思考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效路径。


李乐鹏提出,今年是遵义会议90周年,回望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意义重大。他明确了关工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配合补充”的职责定位。此外,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增加互动型的培训活动;二是提供“走出去”的实践机会;三是鼓励学生在“五老进班级”的活动中积极提问。


王勤围绕“学科+思政”融合发展的定位问题展开深入阐述。她强调,青年成长必须通过实践体悟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淬炼,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将理论认知转化为行动自觉。在此基础上,她着重指出,入党作为人生重大政治选择,必须始终保持对党的性质宗旨的深刻理解,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组织培养的每个环节。

陈立明指出,在各级关工委探索设立学生委员的背景下,本次师生座谈会时机合适、意义突出、成效显著。在过去的五年中,邹先定工作室以学生党建为战略重点、以内容建设作为关键支撑、以宣传推广作为动力引擎,在一年级学生党建工作做出显著成效。他重点强调,下一步应进一步发挥“五老”优势,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厘清深层逻辑,帮助学生涵育家国情怀。

包松表示,过去五年,二级关工委以及邹先定工作室充分发挥“配合补充”作用,同时学园围绕学生成长的六个阶段和八大节点,重点打造小型工作坊形式,联合马院教师开展“问题驱动式”翻转课堂,实现“小型化、分班级”的精准滴灌,确保每位学生真正受益。


 

       本次座谈会为“五老”与青年学子交流搭建良好平台,同时为邹先定工作室新学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工作室将始终围绕“扎根求是学院、立足浙江大学、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室”的建设目标,充分发挥思想引领、行动指引的先进作用,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与会师生共同表示,将携手探索更多贴近青年、形式鲜活的党建教育模式,让红色精神真正扎根于青年学子的心田。


|林梓祺

|罗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