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全球浙大校友行:走进乡村振兴新模式的探索先锋队—专访凌晓祺校友

发布者:詹晨希发布时间:2023-10-17浏览次数:234

202383日,浙江大学 全球浙大校友行社会实践队伍安徽分队来到了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展开实地调研,并与浙江大学15届校友、三十岗乡副乡长凌晓祺访谈,了解当地乡村振兴工作创新点。


【校友名片】

凌晓祺,浙江大学农学院园林所风景园林(专硕)2013级硕士研究生,曾任园林所第一党支部书记。毕业后参加选调生考试,进入合肥市大洋镇工作。现任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副乡长。


一、先进产业园区落地,科技赋能振兴

三十岗乡自然风光旖旎,留存有三国遗址、鸡鸣三县等丰富的文化遗产,自然、历史人文景观星罗棋布,素有“天然氧吧”“都市生态园”“生态慢城”的美誉。

83日上午,实践团师生首先来到了位于庐阳区三十岗乡中部和长丰县岗集镇南部区域的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区内计划建造8个大科学装置,目前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已建成使用,聚变堆项目园区工程已完工,其中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是成员们主要参观的对象。担任三十岗乡副乡长的校友凌晓祺介绍道,大科学装置区仍在建造中,这将是一项长期的项目,而政府在其中主要负责做好服务和支持产业落地的工作。她希望依托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强大的科研功能,吸引更多相关企业入驻三十岗乡,推动当地的产业升级发展。

实践团成员在聆听讲解

二、挖掘特色文旅元素,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参观过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后,实践团成员来到了三国新城遗址公园。三国时期,曹魏修建的用于抵御孙吴军队的城池就位于此地,这座公园正是在遗址基础上建造而成。公园总占地530亩,基础设施齐全,风景秀美,兼具历史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功能。

走出遗址公园,下一站便是崔岗艺术村。初到村中,大家都不禁对这里独特的村貌感到震惊。这个不大的村庄汇集了80位艺术家,他们通过租用村民的闲置房屋打造自己的艺术工作室。原本朴素的农房经过艺术家们的改造,摇身一变成为富有情趣的小屋,共同组成了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线。艺术资源的集聚也为创收营造了良好的条件,别致的景貌,再加上 生生不息艺术与设计展等富有特色的系列活动,为这个村庄吸引游客近50万人次。为了增加村民收入,20199月崔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通过管理辖区闲置农房、租赁艺术场馆等方式,充分挖掘村内集体资源,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给村民带来分红。

实践团成员在参观其中一位艺术家的工作室

三、着眼小事注重实事,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实现乡村振兴,也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当地的百姓,成为实打实的红利。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实践团成员在凌晓祺校友的带领下,参观了三十岗乡综合文化站,这里具有向乡中百姓宣传教育的功能,也是书法兴趣班开课的场所,此外还提供儿童托管等公益性服务。成员们了解到,在物质生活方面,三十岗乡切实保障百姓的医疗福利,同时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改善人居环境,注意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在精神生活方面,关注村民的人文需求,注重当地的法治建设和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素质,提倡村民自治。

实践团成员在三十岗乡综合文化站参观学习

文化站一角

四、对话校友,启迪心智

下午,实践团成员与凌晓祺校友进行座谈交流。凌晓祺校友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和心得感悟,向成员们分享了基层工作的体会和对求是精神实践的体悟。她表示,近年在乡里负责民政工作,深入了解到基层百姓的生活困难与需求,带领乡干部设身处地地为老百姓办实事。而在工作的过程也越来越能体会到求是精神对自己的巨大影响力,求真务实,不计利害,不负“浙大人”这一身份所承担的厚重的社会责任。成员们意识到基层工作的不易之处,也更能理解总书记提出的重视基层工作的深度内涵。

实践团成员与校友凌晓祺交流

 

【总结】

三十岗乡的发展做到了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当地资源,展现了当地特色。一天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乡民们敢想敢创新的精神给实践团的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十岗乡乡村振兴的经验也让大家更加细致地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这次实践的经历在实践团同学们的心中埋下了扎根乡村、为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力量的种子,大家愿发奋学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