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高灿红,浙江大学2004级种子科学与技术博士,现任安徽省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曾任安徽农业大学副教授,期间有多项教学成果高灿红,浙江大学2004级种子科学与技术博士,现任安徽省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曾任安徽农业大学副教授,期间有多项教学成果。
刘旸,浙江大学作物专业硕士毕业,2019年安徽省定向选调生,现任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四级主任科员,曾在庐阳区大杨镇水库村基层锻炼。
8月1日下午,“全球浙大校友行”暑期社会实践团安徽分队赴合肥农村农业局访谈浙大校友高灿红、刘旸。
在访谈过程中,高灿红校友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政策和合肥市实际情况,对现代农业提出自己的见解,讲述了种业的重要性以及合肥市目前农业发展改革的方向。他强调要科技强农,发展智慧农业,让合肥农业得到行业、社会和国家的认可。
一、以种为芯,打造种子之都
实践团了解到高灿红校友本科阶段是学习土壤与农业化学专业,在研究生阶段进一步钻研种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他曾说“种子是农业‘芯片’”。在访谈中,他结合合肥市实际情况,向实践团介绍种子的重要性,并引用总书记的话“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
种子是科技的载体,合肥市也在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合肥种业发展,让合肥种业得到行业、社会和国家的认可。目前合肥市有国家级农作物育繁推一体化企业8家,位居全国第2,A股上市企业2家,位居全国第1。
此外,他还提到,农民的根在种。将好种子推广给农民,高灿红提出三点想法:第一,多点试验示范,让农民进行比较,看禾选种;第二,让种植能手推荐,发挥榜样的作用;第三,利用媒体宣传、专家讲座等方式帮助农民了解。
二、小田变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
高灿红曾率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暨“小田变大田”集成改革工作专班,调度推进长丰县杨庙下塘片区“小田变大田”集成改革工作。他强调 “小田变大田”不仅仅是将小田简单地变成大田,更要包括产业要素集成,这需要技术指导组强化规划,强化高质量建设,强化经营创新。
面对改革工作中出现建设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合肥市制定了高标准农田指导通则,按照地形地貌,实行分区域、分地块、分土地类型,实行差异化整治,以项目化思维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
三、智慧农业,科技强农
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方向,在合肥市也设有智慧农田的基地,高灿红校友在访谈过程中也向大家讲述智慧农业的构成和优势。智慧农业包含多个方面:智慧农机,从耕种机耕作、收获到烘干智能化;利用传感器和作物需求进行灌溉浇水;此外,还有智慧植保、智慧气象、智慧遥感等。
高灿红强调要相信科技,在目前年轻人对农民职业的选择意愿较低的情况下,规模化、机械化、职业化、技术化,是可靠的出路之一,要向外面学习,例如日本的机械化。
四、鼓励青年参加乡村振兴
刘旸校友回顾了自己参加选调道路的初心和扎根基层的经历。起初,他是基于自己的乡土情怀参加了安徽省选调;在基层工作期间遭遇疫情,他担任报告疫情状况的信息员,24小时坚守在工作岗位。通过基层工作,他认为自己的心境改变了许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坚定了理想信念——在基层工作需要有对人民奉献的觉悟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谈及对未来发展的希冀,刘旸希望自己可以更加有担当,克服急躁心理,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谈及对求是精神的理解,刘旸说,浙大学子要在求是精神的引领下学习工作,对他来说,“求是”是事事有回应,事事有回响,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不管是对待学习还是工作,不管是对于自己还是关乎他人,从不敷衍,绝不怠慢,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不辜负他人的希望,这是求是精神给予浙大学子的谆谆教诲,也是求是精神下浙大人的品格和担当。
通过本次采访,实践团同学们对乡村振兴和选调生的基层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向高灿红、刘旸两位校友一样将青春奉献给乡村振兴的人表示尊敬。同学们将追随校友的脚步,学好专业知识,在求是精神引领下,为国家为人民奉献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