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浙大校友行之“走近五水共治,探索生态之路”主题实践队伍成员首站来到舟山市定海区。通过与相关人员交流探讨、实地走访等方式,我们对舟山市“河长制”、西溪岭水库治理情况、新城万丈塘改造工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围绕“求是精神与我&五水共治-节水”主题,实践队员们与海洋学院2022届硕士研究生、舟山市委组织部2022年选调生、现任嵊泗县菜园镇石柱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挂职)的周俊宇进行了深入交流。周俊宇是舟山本地人,2015年进入海洋资源环境专业学习,后考研至海洋技术与工程专业,2022年毕业后在舟山嵊泗岛研究绿色港口。
7月24日上午,小队来到舟山市水利局河长办,听取相关人员对“河长制”的详细介绍。同时,在亚运会举办在即的背景下,特别推出了“护航亚运”政策,为杭州亚运会保驾护航。通过定期巡河、推广公众护水“绿水币”制度、对县级河湖长履职积分排名等方式,“河长制”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在履职积分带来的激励效应中奏响治水、管水、兴水“三部曲”,使舟山市河湖面貌焕然一新。
7月24日下午,小队来到西溪岭水库,根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西溪岭水库一度存在数污染源,包括上游村民产生的生活污水、周围农田施肥的面源污染、水库的内源污染等,造成了水库的富营养化,藻类泛滥。
西溪岭水库启动综合治理工程后,通过在面源污染区设置沉水植物拦截带,定期投放食藻虫、贝类、鱼类、微生物菌来恢复水库自身生态系统等方式,对水库进行生态治理,解决了西溪岭水库多年来的蓝藻问题。通过合理利用食物链,西溪岭水库为蓝藻治理提供了“舟山思路”。
傍晚时分,小队来到新城万丈塘参观。作为一座海岛城市,舟山的水利文化灵动而丰富。舟山在原有海塘的基础上拉开城市框架,改造万丈塘内侧的景观绿化与百里滨海长廊景观配套,通过种植绿植,增设海景道、绿道、滨水广场、亲水平台等,以园路造景、植物造景、文化造景等方式综合提升公共空间景观绿化效果。新城万丈塘于全国率先推动实施“安全、生态、融合、引航”的“安全+”理念,打造了将“城市、海岸、海湾”三大界面有机串联的高标准海塘。
融融灯光下,团队在舟山市的调研活动告一段落。于舟山起航,探五水共治,寻生态之路。
蓝田学园走近五水共治,探索生态之路全球浙大校友行江浙线
文/孙牧涵 图/孙牧涵、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