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节】杨卫院士专题报告会:书海一周天

发布者:李睿发布时间:2023-04-13浏览次数:367

2023年4月11日,由求是学院主办的2022级本科学生生涯规划节系列讲座暨求是通识讲堂第32期杨卫院士专题报告会成功举行。会上,杨卫院士以“书海一周天”为主题向同学们分享了阅读中的思考与人生路上的感悟,勉励莘莘学子勤耕不辍、博览群书,珍惜时光与书相伴。

何为“书海一周天”?一周有七天,杨卫院士用人生中七次重要的读书经历,擘画浓缩出他的“七日书单”。

星期一是全新的开始。伴着朝阳,初遇《约翰·克里斯朵夫》,打开启蒙大门,点燃励志青春。杨卫说:“接触这本书的契机,还是我在陕北插队时的岁月。”《约翰·克里斯朵夫》主人公的励志故事为当年的杨卫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宝贵精神食粮,站在厚重的黄土地上,“我看到了前所未有的远方”。

“既要有天赋,又要肯奋斗”,伴着清油灯,杨卫在陕北窑洞里学习,“见缝插针”地自学数理化知识,走过清苦岁月,踏上求学之路。这份求知若渴的热忱态度,浸润人心、鼓舞师生。

走过无垠黄土高山,周二,立足脚下,回到《连续介质力学导论》,领会力之大道,感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信念;周三,翻过连绵起伏,转向《金庸武侠小说集》徜徉,浸润江湖英雄“侠之大者”情怀。

谈及金庸,杨卫力赞“真善美之力作,方法论之大成”。1981年,在杨卫赴美留学期间,他受复旦大学吴教授引荐开始阅读金庸第一部著作《笑傲江湖》,从山上到山下、从线装到精装,反复翻阅、爱不释手。“书中有江湖人士的侠骨柔情,也有各种功夫里的力道之韵。”

杨卫读金庸,并不仅仅止于书页,而是将“武侠世界”与“纳米世界”相联系,在科研领域亦不断找寻金庸笔下的“华山论剑”——在纳米级世界里,金刚石便是一把坚固的剑,其具有超高的弹性变形,因此,“金刚石剑”可以实现原子层的切削。从书页到实践,杨卫的联想,指引着我们每个人应在阅读中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步履过半,周四,精读《Dynamic Fracture Mechanics(动态断裂力学)》,帮助大家重塑力学体系,致敬科研态度。杨卫介绍说:“我的导师所写的《Dynamic Fracture Mechanics(动态断裂力学)》,经历改稿五次、批阅五载而成。”这是一本呕心沥血、精雕细刻之作,“学术传承与创新同等重要”,在科研的道路上,每位同学也应抱着同样的自我追求。

行程接续,周五,走进《三体》,打破“想象、空间、系列”边界,领略科幻苍穹。“如果想长存于宇宙之中,就必须要发展科技”,《三体》给杨卫带来了莫大的震撼,这样一本依托于物理学基础又超脱于现实想象的科幻巨作,鼓励着所有同学们要大胆、要创新、要探索。

杨卫在浙大指导的的第一位博士生——“浙大渔夫”李铁风也是鲜活的典型。他采用“以柔克刚”的策略,发明了能在水下近11000米进行深海作业的自供电软体机器人,科研成果刊登《自然》杂志封面,在物理宇宙里发挥着人类的无限创造力。

一周走到尾声,读书亦需深入。周六,品读《生命3.0》,憧憬人生、展望未来;周日,阅读《精神现象学》,融哲学于力学,指引重归本元,坚持初心。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杨卫引用康德的墓志铭,讲述自己阅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故事,激发同学们对真理不懈追求的执着精神以及心中的真善美之道德。“力”可为依托,衍生无限哲思,启迪他力及万物,历久弥新,重归本元。

“书是传承,千秋万载;书是道场,彰显学派;书是信息,网尽精粹;书是友情,物美情深。” 简明扼要的三十二字寄语,是杨卫对同学们青春年华的鼓励箴言,希望同学们与书香相伴,走好新一代求是学子的科学探索之路。

浙江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求是学院党委书记徐国斌为杨卫院士赠送感谢牌,学生代表献花。

浙江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求是学院党委书记徐国斌,求是学院党委副书记、蓝田学园主任包松,求是学院党委副书记、丹阳青溪学园主任卓亨逵,求是学院党委副书记、紫云碧峰学园主任詹美燕,求是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郑尧丽,航空航天学院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常若菲以及各学院各年级的本科生参加报告会。

文字/俞佳添、黄子瑶、孙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