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联】挥洒汗水,耕种希望 | 记第四期“蓝鹰人才培养计划”“锄禾班”培训项目圆满结束

发布者:黄子瑶发布时间:2021-12-22浏览次数:323

   翻锄的是土壤,耕种的是梦想。20211217日下午,由求是学院蓝田学园与农业试验站联合开展的“锄禾班”劳动育人培训项目暨“蓝鹰人才培训计划”劳动教育课程圆满结束。


作为蓝田学园响应“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四位一体的新时代育人要求的重要举措,“锄禾班”是学园独创的劳动育人培训项目,其旨在通过体验农业劳作的新颖形式,使学生骨干在田野中学习农事知识、锤炼坚韧品格,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本期“锄禾班”与蓝田学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骨干)培养学院暨“蓝鹰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方案中劳动教育课程有机结合,共设置四期内容丰富的课程,涵盖了常见作物从播种、培育到收获的实地教学和实践。在“锄禾班”中,学员们跟随指导老师学习理论,亲事农活,达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

 

初入农田,收割体验

学员们的第一堂课是学习如何收割玉米。

一开始大家都还不适应田野的泥泞与田埂间的狭窄,对镰刀的使用也很生疏,但是在农业站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同学们很快掌握了要领,默契地分工协作,玉米地很快被收割完成。初入农田,尽管劳累,但是每一位学员都收获了成就与喜悦。


彩稻秋收,草人制作

第二期“锄禾班”的任务是收割稻草、编制草人。学员们穿梭在稻丛间,一点点收集秋天的馈赠。一摞摞厚实的秸秆在学员们的巧手下,变成了田野上各具姿态的稻草人。





收获成长,栽种希望


掌握了怎么收割,还要学会如何栽种。

“蓝鹰计划”学员们扛起锄头,翻刨起收割后的土地。他们把青菜嫩苗小心地种在了刚翻的鲜亮的新土中,松土、除草、施肥、敷土,有条不紊。虽然早已大汗淋漓,大家还是快乐地劳作着,彼此之间配合默契。在那一刻,劳动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已然种进了心田。


大棚实践,锄禾收官


除了在田野间挥洒汗水,“蓝鹰计划”学员们还在试验站的大棚里留下了足迹。

在大棚里,学员们学习了多肉、常春藤、波斯菊等多种植物的栽培方式。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体验了扦插、压条等培育方法,学会了如何配置成分土,还重温了植物生长的几大条件,可谓是收获满满。


“锄禾班”成为了校园农业站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四次各具特色的活动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脚下的这片土地,孕育滋补无数生命,土地上的人,更应该心怀虔诚,反哺这一份馈赠。锄禾是对幼苗寄予希望,同时也是对我们寄予厚望。额头沁出的汗,脚下溅起的泥,田里的一抹抹蓝,都是劳动的徽章。锄禾育人,劳动育人,“肯吃苦,能耐劳”才是当代青年的座右铭,才是浙大学子的形容词。

——叶家茗

 

习总书记说:“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我想,在田间辛勤劳作,就是以敬畏粮食的态度遵从心灵的律法,可以凭此找回自我,梳理人与大地的伦理,并抵达感恩的故乡。吾辈应当时刻以“侠之大者,国之仁士”——袁隆平院士为楷模,在揽田耕莘、播种锄禾的过程中铭记“劳动最光荣”,心结求是蓝鹰魂,共铸劳动中国梦!

——王嘉政

 

田间劳作十分辛苦但并非蛮干,朴实无华且蕴藏智慧,走出课本教室,走进田间地头,这是另一个值得探索的世界;我收获了热爱:我爱上了手握锄头的力量,爱上了弯腰挥臂的干劲,爱上了抚摸麦穗的柔情,爱上了汗流浃背的爽朗,爱上了每位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与喜笑颜开;我收获了友谊:“小蓝鹰”们一起播种过波斯菊的种子、栽种过鲜嫩欲滴的青菜、垦锄过早秋的田垄、收割过成熟的金麦……出农田,我会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所思所得实践在学习与工作中,心怀感激,脚踏实地,不懈奋斗

——周沁萱


从秋天午后到冬日西下,“锄禾班”劳动育人培训项目暨“蓝鹰人才培训计划”劳动教育课程至此告一段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过这次培训,同学在行中学、在学中行,在与土壤的近距离接触中汲取成长的养分、激发劳动的热情,更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写下自己的注脚。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亲事过劳作的蓝鹰学员们,明白“锄禾日当午”的不易,懂得黑土生出白米的伟大;不仅农业如此,一切基础事业都是国家的立身之本,而在这些岗位上发光发热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追梦人!

只有挥洒过汗水,才能耕种出希望。相信参与了这次“锄禾班”的学员对劳动会有与以往不同的感悟对努力与成长的命题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也相信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他们悉心耕作的土地,必将结出丰硕美满的果实,滋润自我,反哺家国。

 

文案|第四期“蓝鹰计划” 周翰 叶家茗 王嘉政 周沁萱

图片|第四期“蓝鹰计划”

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