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组织建设】党史在心,崇德力行——4.18社科2004党史学习交流会

发布者:陈竹韵发布时间:2021-04-28浏览次数:279

2021年4月18日星期天晚上21:15,社科2004的同学们召开了四史学习交流会。本次交流会,大家一起追溯浙大的党团发展历程、追忆优秀党员校友事迹。

党史在心:追溯党团历史,传承青春使命

在交流学习中,我们一起追溯浙大的党团发展历程。

首先,陈玥元同学为我们带来了浙大共青团的简介,介绍了浙江大学共青团“思想育人、组织育人

科新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五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浙江大学共青团把握思想关键点,探索引领新路径;夯实组织基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实践育人,引领青年学生锻炼成材;大力开展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在多个领域培养锻炼学生,为社会贡献累累硕果。

接下来,宋词同学与我们分享了中国共产党在浙大的发展历史。在地下党组织建立之前,浙大优秀党员严守精干隐蔽、平行组织、单线领导、不转关系、城乡分开、上下分开、公开与秘密分开等原则开展活动;在地下党组织建立之后,浙大学生运动就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成为全省学生爱国民主运动的领导中心;如今,浙江大学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牢牢把握办学方向。

最后,周筱译同学对第一部分的学习交流进行了总结。她讲到,“不忘跟党初心,牢记青春使命”,我们要了解党的历史,才能更自觉地把握到哪里去的方向。我们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

       



崇德力行:追思党员模范,牢记报国壮志

在学习交流中,我们一起重温优秀党员校友的事迹。

首先,王圣泽同学分享了苏步青先生的事迹。苏步青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中国微分几何学创始人。在抗日战争和整个浙大西迁历程中,苏步青先生一直在浙江大学任教,与陈建功共同创建了中国的“微分几何学派”,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然后,罗兰同学分享了李政道先生的事迹。李政道先生在31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二战以后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他不忘初心,一直关心着浙大的发展,我在浙大读书虽然只有一年,但追寻西迁的浙大却用了三个年头,青春岁月中的四个年头我是与浙大紧密相连的,以此为起点,物理成了我的生活方式。一年‘求是’校训的熏陶,发端了几十年来我细推物理之乐。母校百年,我在一年,百中之一,已得益匪浅。

接下来,刘佳鑫同学分享了程开甲先生的事迹。程开甲先生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在核武器的研制和试验中做出突出贡献。从留学、回国,到研究,程开甲先生把自己灿若星辰的一生融进了祖国的蓬勃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彰显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最后,李歌同学分享了林俊德少将的感人事迹。林俊德院士扎根边疆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45核试验任务,曾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30多项。在癌症晚期,他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一生,就是一首与时间赛跑的伟大史诗。每每追思林俊德少将,我们总是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



       


吾辈求是学子,定当砥砺前行

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艰辛的奋斗历史中,积累了大量的党建经验、斗争经验、执政经验、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等,以及经受挫折失败的教训,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这些经验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结晶,是我们治党治国的宝贵精神财富。

同学们认真、积极参与本次四史学习交流会,增强了我们对党的感情认同、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对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党的优良作风,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真学习党史既是一次把握规律、把握未来的理论学习,也是一次坚定信仰、坚定方向的党性教育。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祖国定将更繁荣昌盛!

同学会后感想

本次党团班会,我们先通过一个小视频了解浙大的发展和贡献,接着通过两位同学的介绍,我看到了浙大党团的发展和创新。浙大始终立足于夯实组织基础,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坚持实践育人,引领青年学生锻炼成才,并且组织上千只支教队包括了上万名学生,此外还重视科技创新,浙大也在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种种荣誉和发展,让我深刻了解到浙大能够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坎坷后仍能够绽放光芒的原因所在。中国共产党在浙大的也不断发展,和薪火相传的求是精神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如今欣欣向荣的面貌。随后,我重点对于李政道的生平经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李政道的求学历程十分坎坷,由于社会动荡他多次辍学,虽然如此他能够学而不辍,而他的物理之路也始于浙大。“母校百年,我在一年”,浙大对于李政道先生的物理科研道路上所做的指引也是独一无二的。虽然只在母校一年,但是他仍然关注浙大的发展,这一份感恩之情也深深感动了我。程开甲、林俊德……许许多多的浙大校友都投身于祖国建设当中,而现在浙大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培养,依旧引领着而我们投身于祖国需要的地方。

——高硕联

历史是宏观的,然而最令我触动的却总是那微观的个体。不论是去偏远山村支教,传递点亮他人生命的星星之火,还是在实验室攻克尖端技术,为大国崛起擎起熊熊火炬,人的生命可以以各种形式产生意义。历史确实是宏大的,但它也是由奋斗的平凡人构成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成为祖国历史的一笔脚注抑或重彩。从各位同学的分享中,我了解到了更多的历史细节,体悟到了各位先驱者、后继者为国为民的情怀,学习党史、校史,让人增强了对学习生活的信念感,也增强了对党的钦佩之情。

——舒欣

文字通讯:陈玥元

社科2004团支部

2021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