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进行时 总结亦前行——记浙大赴四省四地社会实践团社会实践中期小结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8-10浏览次数:22

  社会调研阶段已过去一半,在这几天里,我去到水果公司和水果店进行调研,得到一些结论的同时也能试着推知一些结论。在这3天时间里,各队伍主要就作为销售的末端的水果零售场所以及作为销售中专站的水果批发市场进行了一定的调研,一些小队则已经深入农村进行了两天调研,经过对于数据和采访音频资料的总结,我们通过对比总结得出了基本的信息。

 

一、水果生产销售存在地区差异

  新疆伊犁伊宁市与其他省份情况不太一样,伊宁市很少有杭州那种专门的水果店有水果拼盘鲜榨果汁balabala… 买水果都是在小区附近的蔬果店,或者是拉一卡车的果农商贩,或者去超市的时候买些水果,或者去农贸市场,水果批发市场(我们家是到水果批发市场批发一箱这样放到地下室,或者在小区门口的果蔬店买)。而这些水果的产地基本都是伊犁州的各个团场。

  伊犁瓜果产量大,供应量足,水果拼盘之类的东西基本是不存在的

  群里那些触目惊心的水果浪费情况我在伊宁市也从来没有看到过,水果批发市场基本是装箱卡车运走的,整体还是比较整洁的,小区附近的农贸市场也不会将水果随意丢弃。

  团场所产水果卖相好的出口或运往内地省份。中等及以下被果商收购到伊宁市水果批发市场,销往伊犁州八县一市(长得不好看的水果在收购的时候就被筛选掉了,次果产生原因就是约1/10的运输磕碰和天气炎热)。再剩下的就是那些卖相不好的次果了,这些水果虽然长得不好看但是口感还是很棒的,果农拉到伊宁市低价零售(销路也很好),也有人专门买这些水果零售。但是商贩大多不会收购次果,原因有二,一是不好卖,二是太便宜农户不想管。

  伊犁种植瓜果自然条件优越,但是技术较内地落后,像桃子这些容易生虫的水果病虫害治理是一个大难题基本依靠果农种植经验,行情一年好一年差。技术是一大难题,这个我们还要去果园深入调研进一步了解情况。

  其实,如果想要直接从农户手中收购次果,要解决两个问题,一,将分散的次果集中起来,二是通过提高次果收购价格,来提升农户的意识:次果也有它的价值,当然最不好解决的问题是,哪些次果可以收购,哪些不能,这个水果的挑选过程也是要浪费成本的,这与我们对次果的低成本的要求是冲突的。

  还有一点,次果不等于坏水果。丑丑果的理念是用那些天生长得不好看的水果做果酱,是零歧视的水果主义者。理念很新,很能够吸引别人的注意,但是这个其实打的还是情怀牌。国内果酱目标消费人群差不多是中高收入阶层(或者年轻一族),收入水平低的人其实很少买果酱,也很少有人会有果酱的消费习惯。而很多中高收入阶层(或年轻一族)对自身健康食品安全这些很重视的,如果丑丑果的果酱原料是要坏掉或者是将要坏掉的水果(正常人都不会吃的吧?),那么质量问题将难以保证,丑丑果也很难继续发展下去。而那些先天不好看但是口感很好的水果被果商果农两方都嫌弃,有些只能烂在地里这也给果农带来了损失,这些次果如果收购的话,价格便宜,也能给果农减少损失,这也是有一定社会意义的且又符合丑丑果的理念。

同学们进入市场中进行调研

 

  1. 发现水果浪费现象的总体一般规律:农村浪费远大于城市;个体浪费远大于组织。

  在对大型超市相关服务人员的调查中,我发现他们对水果的利用率很高,并且很懂得用丑水果来创造商机,大市场并不会为丑水果发愁,丑陋低价带来薄利多销和带动消费。所以丑水果在他们手中并没有被浪费,而是发挥了最大的价值,创造了最高的收益。

  在对小型及个人的调查中,发现普遍存在浪费现象,有些甚至特别严重,但由于他们资源的有限性,往往感到无能为力。

在对乡村水果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村里许多个体的非营利性果园往往会造成极大的浪费,过剩的水果无人采摘,但由于外貌、保鲜等困难,往往不会用于商业盈利。主人也愿意该问题得到解决。

市场中的一些水果照片

 

  1. 浪费情况与水果种类、价格强相关

  各小队在与商家交流都中发现了水果的浪费与水果的种类,水果的价格息息相关,以西瓜为例,这个季节西瓜几毛钱一斤的时候,稍微有点不好的就会扔掉,无人问津,但是如果是放在冬天好几块一斤的时候,有些磕碰或者裂掉的瓜都会有人来回收,同样别的水果也是如此,越是廉价的水果浪费也就越严重。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水果保质期也有影响,保质期长的往往回收的比例会相对高一些,而保质期短的如水蜜桃损耗就会比较大。

 

  今天是我们三队社会调查的第三天,我们再次来到众彩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进行调查。昨天我们已经在A区进行了走访,今天我们调查的重点放在了D区。
许多店主在我们表明身份和调研目的后都很不耐烦的拒绝了我们的采访,这让我们的调研一度无法开展。在经历了许多次的碰壁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在一家名为天堂果业的店中找到了愿意接受采访的店主。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由于这家店是做芒果批发的,在运输过程中都是放在泡沫箱子中所以损耗并不多,而主要的损耗来源一般都来自于装箱过程中的擦伤碰伤。而对于坏掉的水果,和前一天接受采访的店主类似,这家店的店主也表示一般直接扔掉。当被问及那些卖相不好但不影响品质的的水果如何处理时,店主表示会有专门的人前来收去做果汁的。后来又在一家批发水蜜桃的店中进行了采访,由于水蜜桃很容易磕碰导致卖相不好,店主表示那些水蜜桃的量一般也不算太大,他们会选择自己吃掉,量实在太大也只能扔了。
在这两天中,我们发现在这个批发市场的地上随处扔着许多看起来还不是特别烂的水果,我们因此今天特地采访了这个批发市场的一位环卫工,他表示每天这种水果他们能扫掉几大堆。因为市场里的批发店很多,每家多少会有一些卖不掉的,一天下来就会很多,但对于店家来说其实损失都能接受。

同学们对于一些果农进行采访

 

四、源头控制水果浪费存在难度

  以葡萄为例,在葡萄园里,一般在前期控制产量的时候会修剪掉一些葡萄串。而后期的虫害、裂果所造成的水果浪费,取决于很多因素,特别是天气,种植技术,因而会时多时少。裂果是每天都要挑选采掉的,这些果子很少有其他的用途。但是如果要利用裂果做成其他产品,还是要考虑市场需求以及人们对裂果制品的心态的。而且有想法打算再利用次果的商家,真的能够承担每家每户去收集次果的人工费和运输费吗?这些收集起来的次果数量真的能满足生产需求吗?这些次果制品的安全程度健康程度真的能光明正大地说出来说服消费者吗?

  除了再利用丑丑果,在减少烂果、裂果方面,气温控制,土壤控制等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的提升也是十分重要的。但现在科技化水平不够,管理手段不是很科学,因而想要从源头在种植方面减少烂果、裂果上的水果浪费在个体农户有限的技术资金实力的前提下是很困难的。

 

五、一些大的水果企业有比较完成的生产链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大型水果生产户甚至拥有完成的水果生产和加工链,他们生产高质量的精品水果,水果一般卖到大型超市、商城等,很少交给批发商运输到批发市场。因为在生产中投入大量成本,水果品质都是上乘的,相对生产中次果产生率较低。而且水果会有结实精美的包装,运输中损坏的概率也比较低。即使产生次果(未坏),也可以依托自身的生产线加工成果干、果汁等副产品。这样的大果业企业能够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是我们采访过的水果生产单位中最为先进的一种。即使目前这样的企业数量不多,但是也许乘着消费升级的东风,这样的水果综合企业在未来能够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出现。

 

浙大赴四省四地社会实践团

2017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