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糕千百度 手艺寻常百姓家——记浙大云峰赴浙江省嘉兴湖州杭嘉湖特色糕点及其文化底蕴传承再发展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8-07浏览次数:45

  唐代诗人杜牧曾谱诗《江南春》,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中极言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与深邃迷离。201785日,浙江大学求是学院云峰学园赴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杭嘉湖特色糕点及其文化底蕴传承再发展暑期社会实践团(简称“云峰杭嘉湖糕点社会实践团”)再一次回到了本次旅行的起点站杭州,再一次深入街头巷尾寻找藏匿在杭州清河坊附近一带的传统糕点。

 

制作定胜糕的老师傅

  清河坊,是南宋时被封为清河郡王张俊住宅所在的太平巷。历经元、明、清等朝,是见证杭城历史发展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地。而经过整修,今日的清河坊还与南宋御街连亘。南宋御街则是皇帝于“四孟”(孟春、孟夏、孟秋、孟冬)到景灵宫(今武林路西侧,供奉皇室祖先塑像的场所)朝拜祖宗时的专用道路。今日,云峰杭嘉湖糕点实践团则沿着这条古色古香的青石板路一路探寻,寻找藏匿在商铺间传统糕点的身影。

 

对老师傅进行采访

喂大了一代代杭州人——江南春

  “在这江南一隅,蓝印花布的帘内,清浅着唐宋明晰的过往,世事宛若帘外一笼烟雨,尘嚣真正的大如历史凝固、静止入定。”这是来自芙蓉女儿诔(笔名)的《江南烟雨夜》。寥寥数字既勾勒了烟雨江南的迷蒙深邃,又描绘了青石板所见证的悠久历史。而在中山中路南宋御街的一端,在层层楼宇之下坐落着经营了半个世纪的江南春官巷口店。

  江南春的糕团在杭城,以其独特的风格,融合广大市民的需求,一年四季都有适时的传统糕团供应。除此之外,它还按传统风格供应老年人做寿的寿桃寿面。时至今日,江南春在杭城仍远近闻名。有人因此说:“(江南春的)荷花糕喂大了一代又一代的杭州人。”

 

对定胜糕心怀好奇的队员

  实际上,今日是云峰杭嘉湖糕点社会实践团第二次到访此处。第一次在杭州走访时虽然在上午十点集合于江南春门前,却无奈那时商铺里面的糕点已经售罄。今日,他们早早的来到了这个店铺,亲眼看见了江南春的糕点在杭如今的人气。许多附近街道的人,甚至是相隔甚远的人,都一大早来到店铺门口,排队等候挑选自己喜爱的糕点。店铺售卖的糕点种类繁多,有咸有甜:荷花糕、薄荷糕、椒盐核桃糕、松花蛋糕等琳琅满目的摆在窗口供人选择。

小糕点内的乾坤历史——定胜糕

  沿着清河坊的步行街一路走到头,既可以在胡庆余堂中嗅到包含先人智慧的中药材的气息,也可以在博物馆里观赏铜制品发展的历史。总而言之,在这一条青石板路上满是故事。这不,街角一隅一小小的糕点也有着属于它的悠久故事。

定胜糕的来源说法各异,但大抵缘于南宋抗金。故事说是在得胜归来后,将军有感于榫状糕点使他获胜,遂封其名为“定胜糕”。定胜糕选用红曲米,内馅有豆沙、芝麻、桂花和咸馅等选项。口味偏甜,却甜而不腻。

  云峰杭嘉湖糕点社会实践团今日到访这家以制作定胜糕闻名的店铺坐落在清河坊时间已久,制作定胜糕的老师傅也还是当初的师傅——不少当地居民均因吃惯了师傅的口味特意前来。在采访中,老师傅还告诉他们说虽然最近烈日炎炎,但是他一天还是可以买出百多个定胜糕。老师傅还特意给云峰杭嘉湖糕点社会实践团演示了定胜糕制作的流程。

 

制作糕点的小哥们

  吃着老师傅做的定胜糕,云峰杭嘉湖糕点社会实践团一行人结束了这次充实的探寻之旅。驻足在清河坊人头攒动的街头,想着实践过程中走访各个传统糕点商铺的一幕幕,看着过往行人一路惊喜的神色——这大抵就是传统糕点的魅力所在,藏匿在街头巷尾,以独特的味道与期盼它的一群人相碰撞,用它香甜而醇厚的味道诉说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云峰杭嘉湖糕点社会实践团

201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