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难当头,有志青年意气风发、投笔从戎,为祖国和民族前仆后继的战斗;而也有另一批人,他们仍旧手持笔墨,却一样散发出斗士的锋芒。今天,我们就要去拜访一位弃医从文、以笔为刃的战士。
8月3日上午9点半,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上海鲁迅纪念馆。在烦扰繁华的大都市内,小小的纪念馆在这里寻得一片宁静。绿荫之下,汇集的是不屈的灵魂。
成员在门口集合拍摄
刚刚进入展馆,迎面而来的是两面巨大的浮雕,分别取材于鲁迅先生两部著名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在两座浮雕之间,远处的花园里,植物的颜色也清晰地构造出了鲁迅先生的脸庞。我们在此驻足观望,大城市带起的浮躁的心渐渐冷静,取而代之的是对于鲁迅先生的敬佩与怀念。
踏入展厅,昏暗的灯光下,鲁迅先生的一生散落在展厅的各个角落,一切变得有迹可循:从《狂人日记》到《故事新编》,在先生笔下流淌出的文字展现了呐喊的灵魂;从断辫立誓到弃医从文,我们看到了先生为国操心的身影;从内山书店到藤野先生,友谊与师生情不分国界不分敌我永远熠熠生辉。
出展馆后见鲁迅名句观看思考(正面)
进步的青年,总是在驻足、观察、沉思。那个时代,反动势力格外强大,有为的青年,往往被扼住了发声的咽喉,无法向世人传播进步的思想。一旦发声,等待他的往往是逮捕与暗杀。在展馆内,我们看到了一份长长的“勾命单”,那是当时的国民政府对于进步人士的围捕与暗杀,在这名单上,赫然印着鲁迅先生的名字。果敢勇猛的斗士,没有被这种白色恐怖所吓到,仍旧冲破禁锢,力争唤醒麻木的灵魂。鲁迅先生是幸运的,而又有太多太多不幸的斗士,在围捕中倒下,但他们的灵魂从未屈服。正是这些以笔为戎的战士,让新的思潮在旧社会涌动,让更多的人觉醒为抗争的力量。
这个时代,新中国在获得了可喜成就的同时,高速发展的欢呼雀跃之下也深藏着不定的暗流,增速放缓之下外来思想和文化动摇着人心,繁华之下光怪陆离的大都市生活麻木着人心。这个时候,现代的青年们,仍要秉持着清醒而又先进的头脑,学习前辈们努力奋斗的精神,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让那些偏离的现象恢复到正轨,为新中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当代青年,应当肩负起新的历史责任,而一代又一代奋斗的精神,从未褪色。
观看植物构成的鲁迅先生像(后面)
在鲁迅先生的一生中,我们还能看到很多日本友人的身影。在日本求学过程中,藤野先生对鲁迅关爱有加,对鲁迅先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鲁迅来到上海后,内山书店的老板内山也为鲁迅提供了很多帮助,甚至帮助鲁迅躲过了几次来自反动势力的暗杀。由此可见,友情与师生情是没有国界的,战争区分敌我,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远在这之上。过去,军国主义的日本对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但是平民是无辜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历史,并且在得到应有的道歉之前永远不会原谅这些罪行,但是,仇恨有其应该针对的对象,不能因为历史而仇视所有的日本人,同时也要提防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再度萌芽。我们应当尽自己的努力,以化解历史矛盾为目标,也要保证不让仇恨歪曲,不让战争再次在我们手中爆发。
离开展馆,望着展馆门口的鲁迅像,仿佛那不屈的灵魂仍在此徘徊,我们又再次沉思良久。最终,献上了崇高的敬意。
浙江大学云峰学园赴上海嘉兴暑期社会实践团
2017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