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科技兴农之路 ——云峰学园赴长兴、青岛社会实践团青岛分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8-02浏览次数:348

        浙江大学云峰学园赴长兴、青岛社会实践团青岛分队于2017726日出发实践。山东省是我国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青岛分队在社会实践中,参观调研了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秉持求是之心,开展农技实践

       实践第一站,实践团成员经过3小时长途跋涉抵达了位于胶州市胶莱镇的青岛农业大学现代科技示范园。初到园区,开阔的作物种植地映入眼帘。科技园管理处处长储学老师接待了来访团队并向成员们介绍了园区的概况。李处长表示,园区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约3600万元,内部共有22个科研团队进行众多的项目研究。八年来,园区在水肥一体化、种子选育及作物栽培等方向取得诸多成果,尤其是在苹果、小麦等育种方面创造了多项记录。随后,李老师带领来访团队深入园区进行参观学习。一眼望去,园区作物种类丰富,种植规划合理,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目前园区内包含数十余种苹果品种的开发与种植,其中既有已投入市场的常见品种,也有实验开发的新品种。李老师还向实践团队介绍了园区内的可移动旱棚小麦种植以及各种温室作物的种植,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深入乡村基层,追寻科技成果

        为了进一步探索现代农业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以及胶莱镇农业发展的现状,实践团队来到胶莱镇政府,并对胶莱镇农业办公室副主任邱永臣进行了采访。邱永臣告诉实践团队成员,当前国家、胶莱镇政府都十分重视科技兴农,科技兴镇。近年来,胶莱镇不断推进农民科学种植培训、农机技术操作、水肥一体化、高产作物种子推广等多方面的科技兴农举措的落地实施,每年都有大量的款项用于科技兴农。但是,在推进举措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如当前仍存在着严重的劳动力失调问题。出于思想观念的落后,很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愿意呆在农村,只留下众多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农业活动,而现代化教育的很多思想又难以被老年人所接受,如此一来,政府所做的努力并不能完全得到回报。邱主任还说,现在胶莱的农业正在寻求新的发展方向,传统的大蒜、生姜产业不仅利益逐渐降低,对土地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当前胶莱镇正寻找新的作物来代替传统作物,现在取得较大成功的是桃树的种植,政府也有意继续推行。最后,邱永臣就胶莱镇的农业现代化生产做了简要介绍,他表示当前胶莱镇在部分领头企业的带领下能够较好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带头企业也正向着更大更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走进中国海大,体验尖端魅力

        实践团队走进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在团委吕朋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多个实验室。

实验室一 水产养殖生态学实验室     

       负责讲解的博士生学长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实验室的概况,之后便带领队伍进入实验室进行系统的参观。实践队伍在学长的带领下由浅入深,以此进入基础实验室、大型仪器室以及分析实验室,认识了各种先进设备与实验理念,同时对该研究团队的现有成果进行了初步了解。通过学长的介绍,团队成员对于实验研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可谓受益匪浅。

                                     

实验室二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室

      讲解人员向同学们讲解了目前国际上关于水产养殖营养方面的瓶颈与研究重点,使大家对之后的参观有一个更加明确的目的。通过介绍,我们了解到,本实验室目前已经在虾、鲍、鲈鱼和大黄鱼等典型经济物种的饲料研究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其中包含了国际上最为完善的鲍营养需要数据库,开发出了质量比天然大型藻类优良的人工配合饲料并以此填补了国际上有关贝类维生素营养和矿物质营养研究的空白,实现了多省市的市场推广并大量出口。之后实践队伍走进实验室,亲身体验了其中浓厚的研究氛围。

实验室三、四 水产馆   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实验室以及贝类遗传实验室

       在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实验室中,成员们见到了实验室成员亲手养的分类有序的实验用鱼,并亲身观察了实验团队对RNA进行提取的过程。面对高精尖的技术与实验人员的专注,团队成员发出了声声赞叹并对日后自己的研究生涯产生了众多美好期许。在贝类遗传实验室中,实践队伍主要参观了试剂配置室与分子实验室,了解了分子生物学方向的高精尖设备。同时,实践队伍还参观了贝类实验室的标本室,在标本室中,大家见识到了曾经闻所未闻的众多贝类品种,还看到了中国海洋大学研发的海大1海大2优质牡蛎的各个成长过程。       

感受啤酒文化,探究农业内涵

       啤酒承载着青岛人无数的荣耀与回忆,成为了青岛一个无法替代且永不磨灭的符号,也成为青岛重要的产业支柱。而啤酒的生产与农业更是息息相关,为了探索农业的产业化应用,实践队伍来到了青岛啤酒博物馆。

                                       

                                       

       实践队伍来到生产工艺流程馆,对青岛啤酒生产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探寻。博物馆不仅展示了历史原貌,还将老糖化车间和老实验室的工作过程通过全息投影的方式展示出来。同时,博物馆还将现代的加工车间展示给参观人员,让大家直接获得最鲜明的对比感。在啤酒花、小麦和大米等原料的种植与选用上,青岛啤酒公司也一直保持着高要求,并且拥有自己的专属生产地。

       另外,青岛啤酒还采用了诸多办法引领绿色变革浪潮,青啤榆林公司利用北方冬天风大的特点安装了冷媒风冷器进行制冷,减少了制冷机开启时间,实现了百分之二以上的节电率。青岛啤酒公司还将啤酒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收集、压缩、净化等一系列过程,重新在罐装时进行应用。青岛啤酒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用水管理,将生产使用过的水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用于青岛市政园林的绿化用水。为了长足的发展,青岛啤酒还在科研方向投入众多精力,专家团队中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五人,山东省泰山学者有一人,同时建立了啤酒行业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了国内首家酵母研究联合实验室,研发和推广了包括超高端啤酒酿造技术在内的多项国际领先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