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媒体与旧媒体正面相遇——记云峰学园MCAT文化推广中心新思维训练营培训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3-18浏览次数:109

当新媒体与旧媒体发生碰撞,会擦出什么样的花火?在信息泛滥、新闻碎片化的当下,做好新闻宣传有什么样的意义?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关注点在何处,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图片与文字如何相辅相成?大家满心的疑问在充满着干货与新意的训练营中一一得到解决。

 

3月17日,云峰学园MCAT文化推广中心部门培训——新思维训练营在紫云四舍党员之家正式开课。校党委宣传部周立超老师、叶鑫老师、周伊晨老师和柯溢能老师分别带来有关图片摄影、微信编辑、今日头条和新闻实务的培训分享。新思维训练营由云峰学园辅导员陶虹向老师主持,云峰学园MCAT文化推广中心、云峰学生会宣传部以及分团委宣传部的同学参与了本次培训。

 

亲自拿起相机给同学们进行示范,进行愉快的交流互动;用表情包、网络用语形象地表达相机参数的重要性;拿自己的一张张作品讲述背后的故事与创作体会,周立超老师给想要提升摄影水平的同学们上了一节有趣而又不乏专业性的课。作为校党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办公室一位经验丰富的摄影师,周老师曾多次为学校的重大活动留下精彩瞬间。他从摄影的基本要素、新闻属性、如何实现新闻摄影以及如何评判新闻摄影是否合格等四个方面入手,以通俗风趣的语言和生动到位的示范,将如何调整照片曝光度、如何选取最佳的拍摄角度等普遍困扰着摄影新手的问题一一解答。

 

浙大版《南山南》为什么能够这么火,年轻女博导的报道为什么能吸引大众的眼球?校党委宣传部新媒体工作办公室的叶鑫老师比较了新媒体的优势与传统媒介的不同,用实例同我们交流了目前高校新媒体号所发内容与同学们喜爱点击、热于阅读的内容存在着的差异。叶老师以一些高质量高阅读量的新媒体文章为例,详细分析了作为新媒体工作者,应该关注什么、挖掘什么,如何才能使新媒体平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创新、丰富而又饱满的创作,贴合实际生活,为公众所喜爱,才能为浙大的新闻宣传作出有益探索。

 

同是新媒体工作办公室的周伊晨老师对浙江大学“今日头条”官方号的运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作为一个不依靠分享获得阅读量的新模式,“今日头条”的传播力量不容小觑。作为面对社会群体的官方号,它更有自己独特的职能,紧扣社会热点话题,在引起公众关注度和兴趣的前提下宣传浙大,同时也要起到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作用。社会群体更喜爱阅读哪一类型的推送,如何新闻选题符合浙大形象,这都是必须考虑到的问题。“我们已经发送了五百多条推送,一些小编仍旧没有点击过发送按钮”周老师以这样的例子告诉我们,新闻标题相当重要,发送前的最后阶段,新闻标题往往经历了几次大改,“标题党”饱受诟病,但并非没有作用。

 

“一篇新闻稿从开始创作到诞生,凝聚着在新闻事件前中后各个时期的努力。”校报编辑部的柯溢能老师从新闻写作的不同类型、基本规范、采写过程的准备等方面向同学们就新闻稿撰写分享了自己多年的经验。柯老师一针见血的点评和风趣幽默的语言让每一分钟的讲解都充盈着笑声,犀利而客观的讲述角度和对问题的揭露也让每个人都有了不一样的收获。柯老师现场展示了一些新闻实例,当讲述到某篇新闻时,对其中新闻照片的选取及标题的不合理性做出的点评。在回答关于新闻稿取标题难的困惑时,柯老师给出了丰富而又实用的小技巧,满满的干货让同学们大呼过瘾。最后,柯老师也提醒我们思考,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写新闻?并不单单只是为了任务的完成,我们也是在记录甚至创造历史,我们也应饱含着热情与创造力面对这看似枯燥无味的事情。

 

在这个新旧媒体交替的时代,旧媒体的工作态度、运营模式并未远去,新媒体的新方向、大未来更是向我们走来,旧媒体的态度、新思维的激荡、新的新闻方向、创新文字表达,或许才是媒体碰撞应该激荡出的火花。

经过五个多小时的思维碰撞,本次新思维训练营落下帷幕,同学们激烈地讨论着未完的话题,乘兴而返,满载而归。

文/黄琳 图/郭勇飞 曾嘉乐 张沁怡

云峰学园MCAT文化推广中心

 2017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