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里淘沙,且歌且行,求是青年播撒青春热血;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蓝田学子尽展实践风采。
——前言
2015年暑期,浙江大学求是学院蓝田学园积极响应团中央、团省委和学校党委的号召,围绕校团委提出的“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实践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700余名蓝田学子播撒青春的火种,在中国地图上留下了知行实践的脚印。在打马而过的青春时光里,蓝田人绘就了自己的实践画卷。
远行西域,且行且思
西藏,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想到这个名词,脑海中飘过的也许是隐藏在云雾中的布达拉宫,也许是身披袈裟的高僧,也许是终年积雪山峰臂弯里的草原。2015年暑假,蓝田学园西藏调研团远行西域开展实践活动,慢慢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远赴西藏开展实践,不是谁都能坚定决心去做的。当被问及西藏调研活动的初衷之时,赴西藏调研团队的队长柳梦婷同学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的西部地区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到西藏进行社会实践,我们可以了解调研交通、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现状,同时反馈给相关政府部门,当然这对我们自身也是一种锻炼。”“最主要的问题便是信息的不通畅。”谈及此行的困难,柳梦婷感触颇深,“如果在浙江做一个调研,浙江的政府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它们有多少的小学,有多少的公益机构,我们是很容易得到这些信息的,但是西藏并不同,在西藏我们很难得到这些信息。”
她也强调了在西藏看到的问题。一方面,西藏地处偏远,造成双向的留守。“传统意义上的留守儿童是爸爸妈妈出去打工孩子留在当地;而西藏并不是这样,考试能够给孩子机会去内地读书,让他们远离家乡,但这导致他们与父母的交流很少。”另一方面,西藏经济落后,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比如在浙大读书的西藏同学,回家需要坐24小时的硬座,到了拉萨还要坐两天两夜或者三天两夜的大巴。所以他们一年的回家次数会非常少。半月的西藏之行,让实践团队对于西藏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也对于西藏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如今的西藏,最需要构建的是一个更加公开、更加透明的信息平台,其实有很多好的项目,比如说隶属于共青团中央下的“美丽中国”和“西部计划”都是向西藏提供支农、支医、支教“三支”服务的好项目,我相信会有很多人,愿意去那些地方做一些让自己的青春更有意义的事。”

吴越之祖,水文之乡
水是生命之源。浙江省东临东海,省以江名,自是离不开水的浸润。浙江省委提出“五水共治”政策,吹响了浙江大规模治水行动的新号角。蓝田学园紧扣这一政策,组建了“赴浙江省水文化调研团”,以小分队的形式广撒网,30多支小分队奔赴浙江各地进行调研,收集不同地区的水质调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挖掘省市背后的水文化。
谈及水文化,核心团队支队长陈思思说,“身处浙江的我们都知道,水既是生活供给之源,也是江南水乡的诗意之源。”团队总队长唐思鸿也提到,“水塑造了浙江人的性格,塑造了浙江文化的背景。正是因为水对浙江的影响渗透于每一寸土地,才更值得去细致地探寻。”
调研团对水的探寻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唐思鸿说:“一座本来谢绝参观的水陆两用加油站破例给了我们进去参观的机会,让我们亲眼见证了三层防治污染方式,我们也在后期进行了更为具体的调查。”为了深入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团队采访了方龙龙教授。“方教授30多年来一直坚持着对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的课题研究和运河文化保护工作,多次参加运河历史与文化方面的课题研究和考察,为保护运河和运河历史文化而不懈努力。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杭州老一辈人对母亲大运河的浓厚感情。”
作为蓝田学园重点团队的总队长,带领着近三百人的队伍,唐思鸿的肩上有着更大的责任与使命,“由于人数的庞大,需要提前安排的事项很多。我们在前期招募过程中就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人员的确定,为此我们以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筛选。在实践伊始,信息杂乱,难以对接和汇总。好在队员们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管是在实践过程中还是后期投票中,30余支分队积极参与,体现了团队强大的凝聚力。”谈及学园的支持,唐思鸿非常感动:“学园支持对团队的影响特别特别大,在冲击校十佳的过程中,学园老师、校团委老师对展示的主题和内容作了深入指导;投票方面,学园也给予了坚定的支持,体现了蓝田学园的凝聚力。”在青春的岁月里耕种,在耕种的日子里收获青春,这或许就是社会实践的意义吧。

蒲草飘飞,情系你我
在城市的角落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奋战于城市建设的第一线,却蜗居在不起眼的街角巷陌;他们为城市的美好生活添砖加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为了孩子的将来,将孩子带到城市,但是这些孩子的教育状况却令人担忧。2015年暑假,蓝田学园“蒲公英计划”社会实践团队与共青团杭州市江干区委员会合作,开展支教、调研等活动,以实际行动关爱随迁子女。
刘君峰同学现任蓝田分团委青年志愿者活动与指导中心副主任,提起“蒲公英计划”,他直言:“我当时了解到它是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授课,就觉得这个活动挺有意义的,是社会实践同时也是志愿服务,所以就积极地参加了。”
作为一个崭新的团队,前期准备不免遇到一些困难,刘君峰感慨颇深。“最困难的事大概就是联系媒体了。为了让更多民众了解我们这个活动,引起他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提高社会影响力,我们尽可能地去联系媒体,但力量有限。”另外,“蒲公英计划”主要面向的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我们上午规定十一点半下课,家长要把孩子接回家,但是由于父母不能准时接送,导致第一个孩子和最后一个孩子被接走的时间相差一个小时以上,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经过这次实践,刘君峰对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这是一个存在广泛的社会问题,需要多方共同作用。家长要提高对子女教育问题的关注度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要做到不孤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在一些学校就做得很好,对这些孩子十分关心。同时政府需要改革现有政策,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条件,保障乐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
“蒲公英计划”将作为长期活动,继续开展。在今后的实践中,团队将拓宽志愿者的学科背景,并在和小朋友的相处中了解他们的特点,设计一些个性化、有意义的活动。
“蒲公英计划”成为一座桥梁,汇聚起社会大众关注“蒲公英”的力量源泉,也将大学生奉献社会、勇于担当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实践之花,温暖明媚
全国各地,五湖四海,同学们的社会实践离不开学园的支持和帮助。谈起蓝田学园的社会实践,蓝田学园分团委副书记沈小晶老师的眉眼之间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欣慰与骄傲,她详细地介绍了社会实践从筹备、实施到最终总结的全过程。“在活动开始之前,学园就进行了广泛动员,各团支部和学生组织共同发动和鼓励同学们参加到社会实践中。采取学园品牌项目成员招募、自由组队报名的方式,学园共成功立项70余支实践团队。”沈小晶老师说,学园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对同学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指导;为保证社会实践的安全进行,学园制定了安全预案和每日汇报制度,党总支对出省团队严格把关;分团委社会实践指导中心组织举行了暑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还邀请专业老师为各团队进行新闻稿写作等方面的培训;辅导员、新生之友、班主任专业任课老师参与其中,每个团队都配有专门的指导老师。前期筹备工作虽然忙碌,却为后期实践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暑期社会实践是一段难忘的回忆”,沈小晶老师称,“从贵州湄潭、陕西延安,到甘肃河西走廊、西藏拉萨、浙江舟山,我们的实践队伍看到了祖国各地不同的风光,领略到了不同的风土人情。有的队伍调研党建和经济发展,有的队伍寻找民族文化,有的队伍支教支农,有的队伍参观访问企业,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了解社会,为这个社会做出奉献。”而在本次暑假社会实践中,同学们也收获颇丰,立项的团队共完成100余篇调研报告、实践总结或心得体会。“同学们充分利用了暑期时间,深入社会,挖掘到很多在校园里无法学到的东西,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学们对于一带一路、五水共治等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让我们感到很惊喜。”光明网、新华网、海口晚报、湄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学园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报道。

青春里做一件与社会有关的事情。蓝田学园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中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学园荣获“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二级学院;“赴浙江省水文化调研团”荣获“2015年浙江省大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浙江大学2015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十佳团队、最佳人气奖荣誉称号;沈小晶老师被评为浙江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十佳指导教师,赵嵩老师被评为浙江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今后,蓝田学园将不断创新社会实践活动机制,开拓社会实践领域,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砥砺品行、提升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感。
蓝田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求是学院蓝田学园
2015年12月
文/党枭睿 桓潇 蒋轶涵 虞晨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