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暑期,浙江大学云峰学园赴丽江实践团队为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培养健康的民族感,不远千里奔赴云南展开细致调研,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及相关单位访问等全面进行,躬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问卷调查
民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然而中国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此了解甚少。为了解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团队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分别以网络问卷及实地分发等方式进行调查。统计至今,网络上共收集问卷84份,而于昆明实地分发问卷共采集样本50份。统计数据显示,约70%以上的大学生不知道云南少数民族的个数,且大学生对少数民族及其传统所知甚少,大部分只知晓少数知名民族及老生常谈的少数民族节日。此数据更加有力表明,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了解不足,民族文化意识薄弱。
图为统计问卷数据
云南民族村
云南民族村是少数民族村寨的缩影及统合,于此处可尽观各民族,了解其独特文化。
团队重点走访了哈尼族村,藏族村及傣族村寨,对这些民族的习俗、文化、特色有了初步的了解。
哈尼族是中国较为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于滇南地区,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丰富的口头文学。另据村寨中的哈尼族同胞介绍,哈尼族的传统节日分别是 “扎勒特”(十月年,即新年)和“矻扎扎”(五月节)。于参观中,团队注意到了哈尼族演奏的独特的乐器,经过一番询问,得知其为哈尼族特色的大鼓舞和巴乌(状如笛)。
图为参观少数民族文化村
傣族,是知名度较高的少数民族。步入傣族村,直观印象便是其村寨中的建筑别有风味,小桥,凉亭,竹楼,还有风情塔,皆是精致独特,充满了浓郁的傣族风情。最明显的便是竹楼,其竖立在水面之上,而其前面的空地往往有很多大水缸,这也就是傣族特色的“泼水缸”。在傣族独有的泼水节上,傣族人就会从缸中舀水,互相泼水祝福。另外还有一点须提及的是,于其村寨中,常能见到佛像。团队在询问后得知,原来傣族信仰小乘佛教。
藏族村内最显眼的建筑是庄严神圣的藏传佛寺,也即是藏传佛教的寺庙,而藏传佛教正是团队重点的调研对象。它属我国佛教十大宗派之一——密宗的藏密,是大乘教派之一,有红教、白教、花教、黄教之分,现占主导地位的黄教(格鲁派),由宗喀巴大师所创。在不大的村寨里,藏传扣钵式菩提塔、小佛塔一应俱全,还有规模完整的藏传佛教佛寺,也足可见藏传佛教之于藏族的重要地位。
图为参观少数民族文化村
至于其他民族村寨,碍于篇幅,便不详述。
总体而言,民族村之行于团队成员而言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更是增强了队员们的民族文化意识,培养健康的民族感,迈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