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古巧园遇求是之子,建筑之粹牵古今之魂——记云峰学园赴江苏省苏州及无锡暑期社会实践团“探寻古建筑精神文化内涵”之旅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7-22浏览次数:531

2014 年暑假,浙江大学云峰学园赴江苏省苏州及无锡暑期社会实践团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国的大背景,结合当下时兴的古为今用精神,躬身力行探寻古建筑精神文化内涵的社会实践主题,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解、创新古建筑的工作中去。

 

 

 

鼋头渚的美丽景致,很早以前就为人们所向往。萧梁时,此地建有广福庵,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一处。文人雅士咏唱之作颇多。

1918年,鼋头渚始建园林,社会名流、达官贵人纷纷在鼋头渚附近建造私家花园和别墅。80年代后,经统一规划布局,精心缀连,后又不断扩建新景点,使这一太湖风景名胜游览之区日趋完美,面积达300公顷,成为江南最大的山水园林之一。这些园林现在已经成为了关于那一时期的建筑风格的难忘记忆和宝贵财富。

鼋头渚现有充山隐秀、鹿顶迎晖、鼋渚春涛、横云山庄、广福寺、太湖仙岛、江南兰苑、中日樱花友谊林等众多景观,各具风貌。其中有山长水阔、帆影点点的自然山水画卷;有小桥流水,绿树人家的山乡田园风光;有典雅精致、古朴纯净的江南园林景致;还有吃、住、购、行等配套齐全的服务和娱乐设施,加上历代名人雅士游踪、石刻、书画、传说等诸多内涵深厚的文化积淀,构成了此地以天然山水为主、人工点缀为辅的生动隽美、多彩多姿的综合性、多功能风景旅游胜地。

714日,浙江大学云峰学院赴江苏省苏州及无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当地的导游介绍下,考察了鼋头渚。

首先经过的是鼋头渚门楼。门楼在充山脚下,呈牌楼状,上盖古色古香的桔黄色琉璃瓦。由此前行就到了老门楼。入园后,坐高架电动列车,越五里湖水面,穿鹿顶山隧道,直通老门楼。老门楼位于犊山村,飞甍重檐,琉璃瓦顶。正面有鼋头渚三个鎏金大字;背面书山辉川媚。入门左侧为太湖别墅门楼。从微小的细节中,一阵浓郁的古典文化之风合着现代高科技之势席卷而来。

园内更是花影招展、林木扶疏,湖岸怪石横陈、青波白浪。穿过月洞门,循着齐眉路,我们登上了七十二峰山馆。这座建筑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卓越领导人王昆仑同志青年时代生活和学习并从事革命工作的重要场所。其内设有王昆仑事迹陈列室,原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同志为故居题书匾额。王昆仑同志事迹陈列展共分五个部份,分别展示了王昆仑同志青少年时期求学奋进,壮年时期投身革命,建国后参政议政为祖国的建设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和他在文化、艺术和红学研究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大量珍贵的实物资料。

在游览了陈列室后,队员们都感受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产生尽吾生之力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想法。在考察具体的建筑物时,我们也发现了中国建筑传承的文化接续性。

比如,万方楼也是太湖别墅群落的一个重要组成,之所以取名万方楼,是取自唐代诗圣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充分表达了王昆仑同志忧国忧民的拳拳赤子之心。而当时在多方掩护下开展的万方楼会议则以促进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功绩载入史册。

在这之中既体现了中国古诗词文化和文人气节,又凸显了中国近代爱国人士曲折迂回的救国探索精神。而这些精神内涵又无比和谐地融入了这个古建筑里,给我们小队以无限启迪与思索。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古今结合中的不少问题。如开发旅游业带来的古建筑破坏问题和周边环境污染问题,及建筑改造带来的各种商业植入问题。

虽然将古建筑中的文化应用于现代建筑以衔接中国文化断层的目标在现在看起来还处于一个尝试性的阶段,但这个且行且悟的过程很让人享受。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相信在日后的传统与创新的冲撞中,这个思路一定会大放异彩,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