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0日,我们的实践团队来到绍兴开展第二阶段的实践活动。这一阶段我们将寻访鲁迅故居、大通学堂等历史遗迹,通过特色活动体验社会生活,探寻背后的辛亥故事。
早六点,我们一行人便乘公交车前往城站火车站。在拥挤的硬座车厢内,我们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乘客,南腔北调的口音混杂着,车厢就是社会的缩影,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生命状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火车这个环境让人们很快拉近了距离,分享各自的人生经历,这大概就是火车旅行特有的魅力吧。
来到绍兴之后我们入住青年旅社。青年旅社是青年旅行者交流的平台,我们在这里也遇到了来自各地的大学生,北京、南京、杭州……他们有的和我们一样来做社会实践活动,有的是三五好友一起来旅行,我们也体会到了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龄人交流的乐趣。
鲁迅故居是我们在绍兴的第一站。鲁迅是中国革命的旗手,在其文学作品《药》《阿Q正传》《风波》等中体现了先生对革命的深沉思考,尤其反映了辛亥革命中革命党人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的致命缺陷,也一阵见血地指出群众对自己和国家命运麻木不仁的现状。我们可以通过鲁迅先生生平经历和著作管窥辛亥革命的一斑。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到东洋求学弃医从文,鲁迅先生在经历社会和家庭的一系列变故之后,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慢慢看得透彻,文风也变得冷峻犀利,针砭时事揭露人性一针见血。我们通过鲁迅先生的生平,对辛亥革命的认识更加深入了一步。辛亥革命并非只靠革命党精英的一腔热血就能实现,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任何脱离人民群众的革命必然导致失败,革命精英的损失更是惨重。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辛亥革命步履维艰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百草园中我们遇到了来自江南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的实践团队,他们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践当中,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热情也鼓励着我们克服困难完成实践任务。在交流中我们建立了友谊,也是旅途中的一点以外的收获吧。
今天的特色活动包括模拟导游、采访景区工作人员、明信片邮寄等三项。经过充分的准备,我们在鲁迅故居为游人讲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文学作品。在讲解过程中我们不但加深了对鲁迅先生的印象,也让游人对鲁迅先生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在采访景区工作人员时我们了解到,自2008年景区免费对游人开放后,景区客流量较高,各个年龄段的游人都来此缅怀先生,这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大有裨益。最后我们将一天的行程用明信片记录下来邮寄回紫金港,作为一天活动的纪念。
(采访工作人员)
今天的活动在我们对“鲁迅先生对辛亥革命的指导”的讨论中收尾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先生的精神,并享受到了与陌生人交流的快乐,希望明天也能如此充实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