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2日,丽缙产业园区胡宅口村、西山沿村等缓坡开发现场发现了大批恐龙化石。在中国、美国和日本古生物专家的科学挖掘下,采集到了带尾椎的新型品种——甲龙的骨骼化石,至少分属4个甲龙个体。
今天傍晚,我们在壶镇慧眼识龙第一人——李美云专家和壶镇照相馆老汪叔的带领下,奔赴恐龙挖掘现场,实地感受6500万年前恐龙生活的地方,学习分辨恐龙化石的方法。
刚到恐龙挖掘现场,我们就被恢弘的气势给震撼到了。想着脚下的这片土地里曾经沉睡着千万年前的恐龙,我们就异常兴奋。老汪叔激动地说,我们这是在和恐龙有个约会啊。是啊,于千万年前,恐龙在此繁衍生息;于千万年后,我们踏上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和恐龙们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李老师带着我们来到发现恐龙的地点,用小铲子和刷子一点一点地仔细地挖掘着。很快,几块甲龙化石就露出地面。化石看起来和普通石头并没有差异,仔细一看发现里面有白色的丝缕形状。李老师说用舌头舔的话,会有被粘附吸收的感觉。我们纷纷效仿,竟然真的有粘附感,好神奇呀。看来,要在如此广阔的山坡地里找到恐龙,可得有一双异常明亮的火眼金睛,和恐龙还要有异常强大的心电感应。

我们也发现,恐龙基地处在工业园区,周围正在开发当中,好多挖土机、大卡车都开足马力,在挖土运土。对此,我们向李老师表达了我们的困惑,这样不是很有可能造成恐龙化石的破坏吗,既然地下很可能还埋着恐龙,为什么还要继续开发呢?对此,李老师也是十分惋惜、无奈,常言道:识货是宝,不识货是草。挖土机司机大都不认得恐龙化石,就直接将化石当做石头运走了。其中的损失,谁也无法估量。这也反映了当地政府的重视、保护程度还远远不够。
面对现状,老汪叔正在筹备一个“龙行壶镇”摄影展,向普通老百姓宣传关于恐龙的知识,教给大家辨别恐龙化石的科学方法,唤起大家保护恐龙的意识。我们和李老师,也将参与到此次活动中。相信我们的摄影展能为壶镇恐龙的保护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