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下午4时,浙江大学理学大讲堂第十一讲即海洋与人类——兼谈东西方文化的海洋意识差异讲座于国际会议中心138室隆重举行。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汪品先先生用其幽默的语言带领到场的师生走向深海大洋,领略了海洋的魅力。本次讲座吸引了大量师生到场,现场座无虚席。
讲座伊始,主持人向汪品先院士和他的夫人——植物学家孙湘君先生致欢迎词,并简要介绍了汪品先先生和他的夫人。随后,理学部副主任沙健教授代表理学部向汪品先院士赠予了浙江大学理学大讲堂牌匾作为本次活动的纪念品。
“海洋,从来也没有像现在那样引人注目。”汪品先院士以这样一句话开始了自己的讲座,他用“蛟龙号”、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钓鱼岛问题等事例让大家明白:海已然成为新闻热点。他又以大量的事例和数据向大家展示了世界大洋国际竞争日趋剧烈的事实,强调了开采海洋石油、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随后,汪院士又从“人类‘发现’世界大洋”出发,阐述了古人对海洋的理解与看法。 古有《天工开物》中的没水采珠、达芬奇设计潜水服,现有深海女王席薇亚·厄尔、深潜器trieste号,汪院士向大家展示了人类从浅潜到深潜探索海底世界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汪院士尤其突出了Alvin号深潜器的历史功能——Alvin号于1977年在东太平洋galapagos海脊区发现海底黑烟囱及“热液”生物,从此揭开了黑暗食物链存在的事实。
众所周知,中国的落后从海上开始。汪品先院士用图文向大家再现了14-16世纪东西方世界的巨大转变,展示了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接触和碰撞,指出东西方文化中所存在的巨大差异。他从东西方古代海洋政策、宗教、防范民族、小说、画作等多方面进行比较,指出中国海洋意识的缺失。
中国海军冲出第一岛链驶向印度洋、极地考察船、南海北部发现深水大气田、海洋经济写入政府报告……讲座接近尾声,汪品先院士非常欣慰地谈起了中国近年在海洋领域作出的努力。“新世纪的海洋之争是高科技之争,19世纪中国遭受列强侵略从海上开始,21世纪开始华夏的再度振兴也必须投入海上的竞争!”最后,汪院士用“海洋,从来也没有像现在那样受到重视”结束了自己的讲座,赢得了在场师生的共鸣和掌声。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到场师生向汪品先院士提问,问题涉及艺术和科学、海洋文化教育、海洋课题研究等多方面,汪院士就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
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同学们在汪品先院士幽默的言语中度过,从生动的事例中获取了关于海洋的知识,并感受到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受益良多。
[ 文:卓婷如 / 图:姚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