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8日,为了学习爱国主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主动思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思考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自我人生发展规划与自我个人价值如何实现的问题,第九小班第二小组的入党积极分子们去参观了西湖边上的岳庙。岳飞是位家喻户晓的伟大爱国者。从历史记载分析,岳飞是当时一位出类拔萃的将帅,而对今天的时代价值,则是其爱国正气。
岳庙,多称为岳王庙,位于西湖栖霞岭南麓,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初称“褒忠衍福禅寺”,明天顺间改额“忠烈庙”;因岳飞追封鄂王而称岳王庙,历代迭经兴废,现存格局于清代重建后形成,分为墓园、忠烈祠、启忠祠三部分。墓园坐西向东,忠烈祠和启忠祠坐北朝南;岳王庙大门,正对西湖五大水面之一的岳湖,墓庙与岳湖之间,高耸着“碧血丹心”石坊,寄托炎黄子孙对爱国英雄的敬仰之情。下午2点左右,入党积极分子们一行人到达岳庙,接受这一次爱国精神的洗礼。
一走进岳庙,只见一座二层重檐建筑,巍峨庄严,正中悬挂“岳王庙”三字竖匾,继而是一个天井院落,中间是一条青石铺成的甬道,两旁古木参天。正殿忠烈祠重檐中间悬着一块“心昭天日”横匾,很有气魄。大殿正中是彩色的岳飞塑像,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显示了武将的英雄气概。殿两面壁上是“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座像上面还悬着一块“还我河山”的横匾,据说是岳飞手迹,左右两边各悬一块“碧血丹心”与“浩气长存”横匾,是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已故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所书,正殿后面两旁是岳母刺字等巨幅壁画,展示了岳飞保卫国家的英雄业绩。大殿天花板上绘有“百鹤图 ”,373只鹤形态各异,生动自然,可谓岳飞浩然气节和坚贞性格的象征。其他还有张爱萍将军题写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刘海粟先生在94岁高龄时所题的“精忠报国”,等等,从而使岳庙形成了特有的文化氛围。岳庙中,人们为了纪念岳飞,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在岳飞墓园的入口处,有一依墙而筑的小亭,亭内有八段柏树的化石,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精忠柏亭和传说中的“精忠柏化石”。进入庭园,南北各有一条碑廊,北面碑廊陈列的是岳飞的诗词、奏札等手迹,南面是历代修庙的记录以及历代名人凭吊岳飞的诗词。庭园中间有一石桥名精忠桥;过精忠桥便是墓阙,造型古朴,是1978年重修时按南宋的 建筑风格造的。墓阙边上有一口井名忠泉。进墓阙重门就是岳飞墓园,墓道两侧有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石俑三对正中便是岳飞墓,墓碑上刻着“宋岳鄂王墓”,左边是岳云墓,墓碑上刻着“宋继忠侯岳云墓”,两墓保持宋代的式样。墓前一对望柱上刻有一副对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墓阙后面两侧分列秦桧等4人的铸铁跪像,供人唾骂,遗臭万年。墓阙后重门旁有对联一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臣” 。墓园一侧,另有一组庭园,现已辟成岳飞纪念馆,供游人瞻仰。
这里到处都充斥着可以让人感受到激烈壮怀的景物。这些景物无一不在提醒着世人那个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的伟大。参观岳庙正是为了去感受他的爱国热情,从而坚定自己为国效力的决心。纪念民族英雄的现实意义,无非是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爱国正气,无论如何,是为民族留下一笔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今天用得着,世世代代都用得着,没有或丧失这笔精神财富是无论如何不行的。否定民族英雄,岂不是否定中华民族,否定的历史。中华民族在世界上人口最多,但如果没有岳飞、文天祥、于前、袁崇焕、林则徐、孙中山等许多民族英雄传承和发扬的爱国正气,民族岂不成为一个断了脊梁骨的民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历史的悲剧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岳飞抗金救国的功绩是永存的,尤其是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将千秋万代留传下去,也将永远激励国人们投身于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