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新闻】那些感动我的红色历史——记丹青学园本科生第21党支部南京红色主题活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12-14浏览次数:502

作为浙江大学求是学院丹青学园唯一的“五好”试点党支部,同时响应学校创先争优党支部的创建,以及纪念建党90周年,进一步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尤其是对大一国防生预备党员加强爱国主义情操的陶冶教育,2011年12月10日清晨,丹青学园本科生第21党支部的六名成员在支部副书记陈茂捷的带领下,抵达六朝古都南京,开展为期两天的“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做民族复兴接班人”的红色主题党日活动。
活动第一部分的主题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今年是南京大屠杀74周年祭,支部成员来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外熙熙攘攘的人们手捧黄白菊花和蜡烛,面色凝重地看着那些逼真的雕塑。走进“和平之舟”形状的纪念馆,大家无不感受到历史真实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深深呼唤。纪念馆的入口是一个铺装级配碎石的集会广场,由“冤魂的呐喊”主题雕塑、灾难之墙、十字架和警示钟等组成,走在碎石上那“沙沙”的声响,宛如冤魂在低声的控诉。进入广场大家来到外形酷似折断军刀的新展馆,“军刀”是日本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象征,而“折断”更隐喻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大家认真地参观了“人类的浩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和“胜利1945”等各大展区。大屠杀史实展区主要包括“日军在南京的罪行”、“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见证”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等十一个部分。“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死难人数达30万以上,史称‘南京大屠杀’……”讲解员的话语将大家的思绪带回74年前惨遭涂炭的南京城。史料陈列厅的多种媒介共同作用,让我们听见了被还原后人们挣扎、逃离的惊恐声,老人守着子孙儿女尸体的哀号声,父亲看着被强暴的妻子和妻子腹中被剖出的孩子后撕心裂肺的叫喊、嘶嚎声;可以看见被复制的战争中的烟雾、火光、废墟、四处奔跑恐慌的面孔、挂满泪水的屈辱、绝望、麻木的表情……一切人类的尊严在日本刽子手的屠刀下荡然无存。站在“12秒”区的小房间内,心跳随着滴答的水声在数秒,每一次都是对心灵最沉重的敲击,12秒之后墙上亮起的每一张遇难同胞照片都让我们为之战栗。“胜利1945”展区则由“14年的艰苦抗战”、“正义的审判”和“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等五部分组成,展示了中国人民打击侵略、保卫祖国的反抗精神。主馆参观结束后,支部成员一行依次来到悼念广场和和平广场,在悲壮的音乐声和烛火闪烁的哀思厅中,向在那场人类浩劫中遇难的30万同胞默哀并敬献了花圈。参观纪念馆不仅使我们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而且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既要牢记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又要奋发图强,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国防的重任,为中华之振兴贡献力量!

 
随后大家驱车前往雨花台烈士陵园。雨花台,是历史上风景秀丽的名胜区,在1927年至1949年国民党统治时期,雨花台变成了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的刑场,成千上万的中华优秀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民主自由,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在这里壮烈牺牲。雨花台是一面鲜艳的红旗,象征着革命先烈威武不屈、流血牺牲的战斗精神。党员们在烈士就义群雕下重温了入党誓词,凭吊了烈士纪念碑,大家迈着沉重的步伐,细读纪念碑廊照壁上的《共产党宣言》,《国际歌》和《国歌》。
活动第二部分主题是“缅怀伟人功绩,激荡爱国情怀”。11日上午,支部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中山陵拜谒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重温了“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以及“建国大纲”和“总理遗言”,对孙中山“博爱”的胸怀、“天下为公”的崇高理想,以及为中国民主革命所做出的不朽功绩表示敬意。
中山陵,作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墓地,它以凝重的历史意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优美的园林景致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成为海内外华人瞻仰的圣地。陵园由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多种建筑组成,以宽阔的花岗石台阶连接,紧凑完整,蔚为壮观。苍松翠柏间,既赋有时代气息,又蕴含民族风格。从“博爱”牌坊到祭堂墓室,国防生党员们拾级而上,仔细瞻仰,重温了孙中山及其追随者的民主革命历程。祭堂前的台阶上,鲜花铺就“辛亥百年1911-2011”的字样。在庄严肃穆的祭堂内,大家向孙中山先生塑像敬献黄菊花,缓缓绕行陵寝一周,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对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和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建立的历史功勋。
期间,我们和同样来中山陵举办党日活动的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大四年级党支部成员进行交流,结成友好支部,并合影留念。

 
之后支部成员还参观了总统府,南京总统府迄今有600多年的历史,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的国家政权。党员们通过参观学习进一步了解了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一生和充满着曲折和艰辛的革命生涯,收获良多。
活动最后一部分的主题是“求是军魂,创新传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的各个校区,活跃着浙江大学国防生的身影,尤其是入校不久的07级研究生,他们在浙大期间的优秀表现为学弟学妹们树立了宝贵的榜样力量。气象学院的胡子浩、标营校区的李来扛、董春冻学长等热情接待了来自母校的国防生学弟学妹们,他们感慨本科四年国防生生活的积淀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求是创新”的烙印,和“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而必胜”的复合型军人素质。如今军校的辛苦磨练对他们而言,既是苦又是甜,他们推心置腹地给大家提建议,解疑惑,也向我们了解母校的近况,为母校送上祝福,学长们希望我们能将浙大国防生的优良品质传承下去,让“求是军魂”的牌子成为军队的一抹亮色。在新军事变革的联合作战背景下,信息化战争的高科技号角已经吹响,作为共和国的后备军官,又能有幸享受浙江大学优厚的教育和实践资源,有什么理由不去摔打自我,锤炼自我,使自己和战友们为科技强军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呢?“塑军魂,铸脊梁”,
这次的支部南京行主题党日活动,使国防生党员们对我国现今建设成果的来之不易有了更深切的认识,同时更加认清自己所处的角色,要维护并进一步发展中国几代共产党人奋斗的成果,必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军政素质,担负起祖国和人民赋予的国防重任,敢于牺牲奉献,将自己培养成为既能胜任第一任职岗位,又有较大发展潜能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让中国能真正地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文/陈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