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8下午3点30分,我们一行人走进了西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在去往西藏自治区残联之前,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和访问残联的网站,我们对区残联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西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于1986年2月,是西藏自治区残疾人事业起步的标志,到1996年9月实现机构单列。在说明来意之后,联合会组织联络与维权部的工作人员赵女士热情的接待了我们。
“我们西藏的残联本身起步晚、底子薄,如果要和内地的残联相比肯定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在向我们介绍了区残联的具体情况后赵女士说到,“但是本着‘代表、服务、管理’的精神区残联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残疾人的日常生活、文化娱乐等提供了更好的服务,营造了更加有利于残疾人生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环境,下设的康复中心和残疾人劳动技能学校两个单位对残疾人的康复和就业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与许多其它地区下设机构的差额拨款不同的是,区残联下设的康复中心和残疾人劳动技能学校是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我们的就业中心会对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正对兴趣和剩余能力进行培训,如计算机,其中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唐卡的绘画了。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国第四节残疾人职业大赛中我区的残疾人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讲到这里,赵女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据了解,在刚刚结束的第13届希腊雅典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西藏自治区选手嘎果更是代表中国国家队参赛,摘得了跳远、垒球两个项目金牌。对于在西藏自治区这样地广人稀的自然条件下,西藏自治区残联遇到的困难较其他地区更大这一问题,
随后,办公室工作人员小刘带我们参观了残联的各个部门以及下设的康复中心。在康复中心我们遇到了前来进行康复治疗的来自山南地区的藏族小男孩。据了解,这个男孩本来是个天生的聋哑孩子,后来不幸再次降临在这个天真的孩子身上,一场车祸无情的夺去了他的双腿。康复部的工作人原告诉我们,现在的他已经恢复得不错,能够借着假肢慢慢的走动。平时有7、8个像他一样的孩子由于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大庆的假期都已经回去了。另外,康复中心也推出了康复服务进社区的一系列助残活动。
尽管西藏自治区残联的设备并不先进,但是每一个工作人员热忱的服务和无私的付出却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感动,也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