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早上8:30,浙大广东红色寻访社会实践团体来到位于广州黄花岗附近的金椰雨林餐厅,亲身体验了南粤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早茶文化。
“饮早茶”
在“万象”房内,实践队12人就像一家人一样坐在一起。一壶普洱茶过后,一笼笼事先点好的点心就出现在大家的眼前,不久就占满了转盘。
首先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方方正正带点米白色的腊味萝卜糕,咸软可口,随后绿白相间的马蹄糕也到了我们的桌上。美味的金银蒸排骨、金黄色的鲍汁腐皮卷、水润欲滴的水牛奶酥皮蛋挞也陆续进入了我们的口中。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凤凰金沙包,一咬下去,带有淡淡的咸味的蛋黄几乎要流出来,口感十分细腻。最后,最经典的“干蒸虾饺”上场,干蒸,即干蒸烧卖,一层黄色的皮、一层嫩肉,里面藏着鲜虾,只有一口,十分鲜美;虾饺,薄皮半透、吹弹可破,一只粉红色的大虾隐约可见,入口鲜嫩可口。有同学甚至将这些点心串连成诗:“雨林万象三四,轻扇竹椅普洱。金沙虾兵舞凤,褐架罗汉弄筝。马蹄踏破腐土,旦夕生死未卜。湖山就在目前,南人举杯感触。”
不少同学虽然此前未曾尝试过喝早茶,在试吃之后都纷纷表示这些点心口感和味道都十分好。一笼一笼精致的点心下来,大家很快饱腹,脸上洋溢着满足的表情。当大家做起游戏时,现场气氛更加活跃。这样的早饭体验,与一般“牛奶加面包”的感受十分不同,从蒸腾着热气的茶壶,到褐色的竹笼,无不渗透着浓郁的南粤风情,也难怪如此多的广东人无论身在何方,都要保留喝早茶的习惯。
早茶文化
“食在广州”,饮食文化在南粤文化当中占了相当重要的位置,而喝早茶这样的饮食风俗更是广东人的特色。无论哪位客人来到广东,好客的广东人都会邀请他们尝试去“饮早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喝早茶。
早茶文化当中最重要的就是“一盅两件”,“一盅”指一壶茶,“两件”指的是点心,当然不一定是两笼。很多广东人都喜欢在假期的时候一家老少到酒楼去,点上一壶茶、几笼点心,享受一个其乐融融的早上。一家人坐下后,服务员会来问“饮咩茶啊(喝什么茶)”,通常有铁观音、普洱、菊花茶等等。之后,无论老少都可以拿着一张点心卡,到已经放好一笼笼点心的推车边上去,拿一份就做一个记号。推车上方大多热气腾腾,散发着点心的浓郁香气。
早茶的点心一般有小点、中点、大点、特点、顶点、超点之分,根据不同的分类在点心卡上标注。这些点心种类繁多,比如肉类的有干蒸烧卖、虾饺、凤爪、排骨、牛丸、春卷等,蒸包类的有叉烧包、莲蓉包、奶黄包、生肉包等。除了点心车,还有随意搭配辅料的粥车、西点和甜品车等等,比如萝卜糕、马蹄糕、蛋挞、芝麻卷、皮蛋瘦肉粥、鱼片粥等等都十分受欢迎。这些车上的点心都色香味俱全,让人垂涎三尺。
在早茶当中,食客对茶点的口感、卖相等要求都非常高,这些茶点也做得越来越精致、越来越美味。根据从茶、笼、碟、菜到颜色、香气、味道、温度等的要求,一套套精致的做法构成了一整个早茶文化体系。而在用料方面,又体现出了广东人在饮食当中讲究“食疗”的习惯,崇尚健康饮食、平衡搭配。
感受南粤
这一顿早茶可以算是体验南粤文化的最后一站,而早茶文化也是南粤饮食文化中的精髓。南粤文化多姿多彩,从古往今来的商业和贸易文化,到近现代的革命历史发祥地文化,粤剧、骑楼、粤绣、牙雕、凉茶、煲汤、陶瓷公仔等等,众多渗透生活每一方面的文化元素使得南粤文化带上浓郁的地方个性,而每一种技艺的精致和典雅更加让南粤文化驰名中外。
由于悠远的对外贸易历史、毗邻港澳,南粤文化当中又融合了外来文化的精华。早茶文化作为南粤文化的精髓,渗透着南粤文化和南粤人民的生活态度、精神与品质要求。广州长期以来作为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不同的时代接纳八方来客,融合世界文化;在这个过程当中又保留着自己独特而又精致的南粤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传承下来。
广东是近代革命的发源地,林则徐、梁启超、康有为、孙中山、农讲所、叶挺、叶剑英、中共三大……许许多多中国革命历史名片都诞生于广东。广东成为革命者的摇篮和选择,与粤文化有着息息相关,相互影响的关系。感受早茶文化,必能使同学们更加完整地体验南粤文化,从而更深刻地体会那一段历史的前因与未来。
浙江大学丹青学园赴广东红色寻访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