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6日上午9:30,丹青学园赴广东“红色寻访”实践队来到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陵园的正门以青龙石柱为骨,红漆铁门为脉,恰恰昭示了革命烈士们的铁骨丹心。
正门内是宽阔的石板长道,两侧绿树成荫。打太极、舞剑、遛鸟、读报、跳街舞……陵园内的景象熨帖而富有生机,正是革命烈士们用理想和生命为后世铸就的安康大道!
由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名的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是解放后为纪念1927年12月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于1954年修建的纪念性公园。现有景点和游乐场所16处,集纪念、游览、科普于一园。墓道两旁有20个大花坛,四季鲜花不断;墓上密铺青草,四周松柏常青;陵园东部有中朝人民血谊亭、中苏人民血谊亭。园中人工湖还有湖心纪念亭,横匾上书“血祭轩辕”。该陵园也被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血祭轩辕”亭之慷慨悲歌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湖心纪念亭的横匾为董必武所题,而这纵横有力的“血祭轩辕”四个字的背后,则隐藏着一曲不为人知的慷慨悲歌,并让我们深深为之动容。
“血祭轩辕”亭是于1957年为纪念周文雍和陈铁军两位党员烈士而兴建的。两人曾为准备广州起义而在党的派遣下装扮成夫妻方便行动。起义失败后,他们便义无反顾地重返处在严重白色恐怖中的广州,重建党的机关组织。其后,两人因被叛徒出卖而同时被捕,遭受了种种酷刑却始终坚贞不屈。敌人无计可施,遂将周和陈押赴红花岗刑场。两人在革命斗争中产生,也因革命事业而压抑的爱情之花终于盛开,他们将刑场当作婚礼,慷慨就义。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正是基于像周文雍和陈铁军这样无数革命先辈的坚定追随。作为新世纪的党员和后备党员,我们应当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坚定的信念秉承先辈遗志,将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湖畔红歌会之岁月礼赞
行至湖畔时,传来一阵精神抖擞的歌声。怀着好奇的心情,寻访队来到这场别开生面的红歌会现场——许多中老年朋友挤攘着坐在长廊里,中间有一位伯伯动情地指挥着,而他旁边则有一位阿姨逐字指着大字体的歌词板……而围观的游客里,有坐着轮椅的老爷爷,亦有少不更事的孩子。
“这其实是一种怀旧,在歌唱红歌的时候,大伙儿就会感觉又回到了当年,毕竟那时候的激情是那样的珍贵……”在旁观看的一位叔叔如此说道,“这个活动已经有很多年了,很多公园里也都有这样一种缅怀的方式。”
从来不知道红歌可以有这样深远的震撼力,实践队在湖畔驻留了很久,听着这些为祖国奉献了青春、激情和理想的老人们一首又一首地歌唱着心声……
广州近代史博物馆之变迁脉络
座落于陵园内西侧的广州近代史博物馆以四方炮台城防大炮为镇府石,两对高柱彰显了这一白色西方罗马式议会建筑的物华恢宏。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亦称广州近代史博物馆)是展示广州地区近百年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址建于1909年,原为清末广东谘议局旧址。1921年5月,孙中山于此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曾是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在地。20世纪50年代在这里筹建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1957年叶剑英题书馆名,1959年开馆。
该馆是广东省、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馆内设有大型展览“近代广州”,展出文物800多件(套),照片270多张,并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重点制作了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礼场、广州起义、日机轰炸广州等历史场景,真实再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949年广州解放100多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
全馆共设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百年风云》介绍了1840—1949间广州人民为反抗外国侵略者及改造旧中国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包括“林则徐禁烟”、“三元里抗英斗争”、“广州起义”、“广州解放”等重要事件。第二部分《日趋近代化的中心城市》则介绍了广州的经济、文化、教育、医疗、民间工艺、城市建设及社会风情等内容,展示了广州逐步向近代化城市转变的过程。
时近中午12:00,寻访队方参观完烈士陵园,并在手握枪造型的革命英雄纪念碑前合影留念。葱茏秀美的环境、激情澎湃的红歌会、广博细致的历史知识……都在大家心中铭刻下了痕迹,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无上敬意,寻访队员重整精神,愈加坚定地向下一个寻访目的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