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建党九十周年,弘扬红色精神——记浙江大学云峰学园赴江西抚州社会实践团队黄狮渡大捷纪念碑之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7-11浏览次数:128

 “深入赣中地,寻访红色情。”为悼念革命烈士,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浙江大学云峰学园赴江西抚州实践团队于77来到黄狮渡大捷纪念碑,开展了一堂党史教育。

激情燃烧 艰苦卓绝

当日,全体实践团队成员身着整齐的文化衫,怀着崇敬的心情到达目的地,参观了黄狮渡大捷纪念碑,并认真聆听了红一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之金溪战役中于黄狮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的历史,看到了毛主席在上面的名言:“枪杆子里出政权”。然后,队员们擎着实践团队的队旗在纪念碑下合影留念。

参观活动现场,队员们纷纷被这场第四次反围剿取得的第一个大胜而感染,感受到当年红军艰辛却不放弃的精神,让队员们对革命历史和精神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更开拓了眼界。队员们也更加深入了解了当年红一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奋斗历史,感受到黄狮人民配合红军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的努力,让我们体会到这场大胜的来之不易。

楷模力量 薪火相传

2011710下午4时,我们一行人来到南城县的一名老党员——曹有福,原南城县某一小学校长家中,开始了我们社会实践活动的老党员走访工作。

    在交谈之中,我们无时不刻感受到一名基层教育干部对自己的文教工作的热爱和诚挚之情。老人从1988年入党开始直至今天,他的所作所为不仅影响着当地的教育工作者,更是一代代学子们学习的榜样。当年,老人因为成为了校长而得到了得天独厚的受教育机会,但是次年的文化大革命将他阻挡在了党的门外。当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老人按捺不住内心对党的热爱之情,立刻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成为党员后的这27年间,老人严于律己,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成为了身边人的楷模。除了对自身素质的培养,老人还很重视新党员的发展,帮年轻人树立对党的正确认识,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中国共产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如今,已过花甲的老人,虽早已退休,但他每年都会按时出席党组织的党员活动,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至今老人还珍藏着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留下的一本本党员笔记。这种严谨务实的作风值得我们的学习和发扬。 

重温过去 感怀红色

2011710星期日,在这炎炎的夏日,红色革命精神在我们的心中荡漾,我们怀着激切的心情走访了南城县当地的老党员,乡村环境秀美,夕阳映照在连绵起伏的山上,远处的山峰一片青翠,就是在这美好的环境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人士。

当我们坐着车来到乡下老党员的家中时,付老党员还在农田里劳动,虽然现在老党员的年纪很大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老党员却还不忘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在看到我们的来访时,付老很是高兴,非常热情的招待我们,并细心的向我们诉说他和党之间的无尽情结,老党员还从书柜里翻出他珍藏多年的荣誉证书给我们看,向我们解说着当年所发生的红色故事,老党员的淳朴和热情深深地让我们体会到老一辈党员对党的敬仰和对我们的关切,在老党员家中有一位党员的亲戚,他虽然不是党员,但是他对红色精神的理解和关心绝不亚于党员,在我们的走访过程中,他不断地向我们讲解南城当地的红色情怀和他心中神圣的共产党,虽然他未入党,但是他对党的情怀是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听着老党员的谆谆教诲和无限的希冀,让我们感觉到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情怀和伟大精神,这些都是今天深处温室的我们需要学习的。建党九十周年,弘扬红色精神,向老党员们学习他们的红色精神,这些都是我们此次我们走访的最终目的。通过这次有意义的走访,我们也达到了我们心中的目的。 

 

那段激情燃烧的年岁,激励着我们求是青年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品质,老党员对我们所说的每字每句都深深地铭记在我们心中。我们希望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学习他严于律己、克己奉公的精神,为日后的成就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上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

图为队员们在黄狮渡大捷纪念碑下的合影

 

图为队员们与付老党员一家

图为队员们与曹老党员的合影

(文/姚文超、陈振辉 图/陈振辉、赵越、刘华春)

云峰学园赴江西抚州社会实践团队
2011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