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起锚求是 论辩紫金――记求是杯辩论感悟与心得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5-09浏览次数:169

一年一度的“求是杯”辩论大赛还在紧张进行中。蓝田学园此次派出一支由8名辩手组成的辩论队代表学园参赛。虽然他们走得不够远,没有挺进8强,但是这些年轻的辩手已经在赛场上发扬了工科人的风格,展现了蓝田辩论的风采。比赛结束,但是他们辩论的路还很长。在这场比赛中,8名同学感触良多。

 

很高兴作为蓝田的领队参加求是杯辩论赛。辩论是我最大的爱好,这次辩论赛无疑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展示自己的机会。作为唯一一支全部由大一新生组成的队伍,我们在比赛前并没有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辩论就是一种思想的交流方式,在辩论中,在和对手的交流以及自己队员之间的讨论过程中,我们都收获了很多。在队内的讨论过程中,我们从不熟悉变得熟悉,在互相的交流之中,我们收获了友谊,同时,这种积极的讨论态度给我们在场上形成统一的战线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认真准备每一场比赛。第二场对chn-clover的比赛中,面对这支全部由大四学长学姐(包括校队队长)组成的队伍,虽然赛前没有任何人看好我们,但是我们还是很认真的准备着,虽然最后我们还是输了,但是我们认为,我们已经成功了,因为我们成长了,我们坚信明年的蓝田学院队将更加强大!   

                ——俞申远

求是杯,走得太短了,还没来得及仔细品尝它的韵味。第二场毫无争议败北。不过毕竟为之精心准备了近一个月,还是有些许感触的。

对于这支队伍的感觉,不够成熟。

第一,技术不成熟。作为大一新生,这点是无法避免的。硬件上的缺陷要靠经验来弥补,打得多了就好了,在交流中学习和进步。对场上发生的各种状况能够迅速反应并合理应对是很有必要的。有时一些辩论技巧的运用甚至可以瞬间改变场上的优劣关系,就像第二场对方在一次提问时偷换概念而我们没有发觉,结果被动的解释让我们陷入险境。

第二,团队不成熟。队员间彼此了解不足,不能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其实我们的队员素质整体还是可以的,不过需要时间来磨合。在准备阶段,上场人员随机指定,而且显然把一支队打成了两支队,这都使我们的力量大幅削弱。以致讨论过程队员参与兴趣不高,影响效率。在场上,尽管事先做了准备和安排,但是仍不能打出有力的配合,力量不能集中,反而把防线拉长,局势很被动。一支优秀的辩论队不仅需要队员的能力出众,还需要默契的配合。

第三,思想不成熟。由于阅历尚浅,知识储备不足,对于很多专业层面的观点只能妄加臆测,不能使人甚至自己信服。辩论是一个让人不断学习的过程,在准备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各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收获。在辩论赛场上,哲学历史文学科技都可以灵活运用并大放异彩,所以围观辩论赛是很享受的。向往着,什么时候能脱离诡辩的低级趣味走向雄辩的王者风范。

——高振博

辩论让我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学到了很多东西,带给我很多感动!

——魏筱巍

其实这次比赛的结果对于我们这样一支大一的队伍来说应该是很不错了的。
至于收获,一方面是认识了一群有着相同爱好的朋友们吧。自己之前一直在社团和法学院打辩论,能够加入这个团队,并且和朋友们一起讨论,一起比赛,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吧!场下的头脑风暴,场上尝试着配合;第一轮的惊险获胜,第二轮的虽败犹荣,这一切都是和辩友们一同经历,一同感受的,着实难以忘。另一方面是关于辩论本身的吧,进大学后大大小小也打过几次比赛:新生赛、社团内训、启真杯和求是杯。真心地喜欢辩论,才会全心地投入其中。“辩理求是,论道启真”,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去学习。学长问过我:与谁同行和走向何方谁更重要?我不知道,只是希望,还能和辩友们一起准备比赛,乐在其中,走到能走的最远。
                                                                                                                                                                                                           
——周含光

这次参赛是我在启真杯后的第二次参赛,这次比赛给我最大的体会是自己知识的缺乏和不足,在准备过程中,虽然找到很多材料,但是还是很难和学长学姐们相比。对手是全体为大四的学长和学姐,在场上他们让我知道了什么叫知识的丰富积累。不得不说,we are still fresh man,所以我们还有成长的空间。我想,学习更多的知识可能是我目前最想的。不得不说,辩论上的思想交流,辩论的准备过程都十分让人享受,我想不仅仅是我在享受,队友和对手也在享受,成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我想,如果以后有机会,我还是会参加辩论赛的,我喜欢辩论,我喜欢辩论的人。

——孙颖

两场“求是杯”辩论赛就这么结束了,其间苦乐只有自知。

我们打了两场精彩的比赛,一胜一负,但我们尽力了,没有过遗憾。

感受尤其深的是第二场比赛。对手实力很强,都是大三大四的学长学姐,甚至之前打过的看过的比赛,他们都担当我们的评委,点拨我们。这样面对面的比赛,实在有些紧张。

我们每天讨论,每天大家坐在一起研究辩题,寻找可以打的点,归纳总结,一遍遍改立论稿,思考每一个细节,甚至到比赛前的那天晚上,有了新的进展,激动不已的我们又重新改过立论。

在准备的方面,我们真的很努力,甚至一度以为已经完美了。

然而,真正坐在场上的时候,真正打完这场比赛的时候,真的感到,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

比赛输了,没关系,毕竟我们才大一,比赛就是提高我们的舞台,来年再战!

                                                                                                                                                                                        —— 周风雷

此次参加辩论赛,感触颇深,因为是在大学中第一次参加辩论赛,不了解对手的实力,难免赛前会有所忐忑。而实际参加了比赛以后,发现真正参赛与想象中的比赛情景又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赛前,四位辩手的分工比较明确,分别占据不同的辩论环节。但是我们忽视了一点,那就是,辩论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个人不可能单独作战。所以最终我们的战术并没有奏效,而且被对方虐杀。再者,我们四人全为大一,经验值尚低,对方CHN CLOVER队为大三大四以及研究生的学长,修炼的级别比我们高。而且,对方请了一名经济系的研究生当四辩,对辩题相当地了解,所以于我们工科队伍相当不利。

    不论怎么说,这次的辩论虽以失败告终,但给我们经验上的积累是相当有益的。我相信随着自己经验值的不断提升,我们必将成为一支强队。

                                                                                                                                                                                              ——方�文

思如风,语如电。唇似枪,舌似剑。求是杯是辩论的盛宴,辩手大放异彩的殿堂。有幸代表蓝田参赛,一展工科新生的辩论风采。我们年轻,一次次的赛前准备,切磋磨合都包含我们青春的激情。不论胜负,一场场辩论是自己实力的进步也是欣赏对手的舞台。思辨,这一本来就光芒四射的词语,在辩论场上更是闪耀独特的火光。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中的体验才是最大的收获。希望来年再战,共创佳绩!

                                      ——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