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9号,拥有难得一见的好天气,而我们也拥有了一次难得的参观之旅。怀着满满的憧憬,班长精心策划的杭州历史博物馆之行终于如期而至。舍弃了令人混沌的公交,一跃而上简单而充满青春色彩的单车。于是,随着欢愉的交谈和和谐的欢笑,工学1020班全体同学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骑过灰尘飞扬的大街,骑过喧闹的人群。惊喜地发现初春的地竟铺满了彩色的叶子。虽是落叶,却不似秋天的凋败,而是橙色夹杂着黄色的温暖色,飞扬的春意划过我们的肩膀,似有似无,清新可人。阳光松懒地撒在我们的身上,映衬着我们洋溢朝气的笑容。整整两个小时的车程,无人喊累,无人抱怨,而是尽情地享受着最亲近杭城和伙伴的这一刻。
一行到了河坊街,见了“杭州历史博物馆几个大字”,涌上一阵欣喜。拭去额头的汗水,一个箭步冲上山路,窥视另一番景色。满眼令人舒适的绿色,垂顺的枝条就如此优美地舒展在我们面前,没有任何遮掩伪饰,可爱至极。杭州历史博物馆掩映在一片绿意中,巨大秀气的海报先同我们打了招呼。
一楼的原始社会展示让我们感到新奇,分别由南北朝时代展厅、隋唐五代时期展厅和运河厅组成。那些远古记忆的复原,看着一张张地图、一件件文物的呈现,那么简单又是那么复杂,凝聚着古时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直叫人叹为观止。二楼则荟萃了两宋时期展厅、元明清时期展厅、百年老店和临时展厅。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除了复合后瓷碗的残损之美,还有对当时社会平民生活的一种具体呈现。墙上有古旧的蓑衣,整齐摆放着的是各种劳动用具。那些简单又实用的木质劳具,其实在当今的某些地区还有它们能干的身影。三楼则是文艺味十足,由邮票展厅和书画厅组成。琳琅满目的邮票,见证了悠久的历史;形态迥异的字画,是文人的心血。
浸染在这里,身为工科的学子竟看得有些出神。中华绵延的文化渗透到了那些优美的文字和书画里,而我们平时却啃着微积分和大物。似乎理所当然地在不看文学作品,也没有必要去练那几个破字。而回首一想,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将它置若罔闻呢?这不就是忘本吗?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瞻仰着金灿灿的钱财,顾着表现上的光鲜亮丽,而内心还是虔诚真挚的吗?浮躁教会了世界金钱至上,而文化告诉我们要韬光养晦。有时候谈起电影谈起名著,工科学子又怎能心安理得地摇头不止呢。我们应学着先进的技术,却更不能忘记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
走出博物馆的时候,呼出长长的一口气,这小小的参观,却让我们体会到了那么多东西。我们习惯了忙碌而充实的生活,我们也适应了机械而理性的学习。偶尔把自己浸在历史文化的海洋里,感受另一种安详而淡雅的情致,又是多么让人欣喜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