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风采】感动中国,动情你我——记应生1003团支部“党旗引领成长•红色点亮青春”主题团日活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3-27浏览次数:160

3月26日晚上6:30,我们来到了崭新的农生环大楼举行“党旗引领成长•红色点亮青春”主题团日活动。原先,我们对于感动中国这个活动了解甚少,只能大致熟识其中有些什么人物和他们的获奖理由,而对于他们的生活背景和为人处事的态度却十分不了解。今天,我们有幸“走进”了他们的生活,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党员应该有的闪光点。

                          

草原上的英雄曼巴

 

王万青,一名来自上海的医生,却成为了一名藏族人们心中共产党员的代表,在他从医的40多年来紧密联系着藏族人民与其他少数民族。

 

作为一名大城市毕业的大学生,他毅然选择放弃在优越的城市之中享受人们投以高尚医生的崇拜,走向了西部,踏入了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土地。不管风吹雨打,不管有何风险,他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的疾苦,真心为民服务。记得他在第一次出诊,就是去抢救一名烧伤的老人和一名患急性扁桃腺炎的妇女。由于这是第一次骑马远行,为了确保他的安全,两个同行的牧民特意给他挑了匹忠厚老的马。可是当走到半道,马突然受惊,王万青直接从马上掉了下来,胳膊也因此脱臼。疼痛使他他躺在草地上直打滚。然而,王万青强忍着伤痛,指导两个牧民给他的伤臂进行复位,然后继续前行。最后,他甚至忍着伤痛,到两个病人家里给他们做检查、开药方。这样的事情还不只发生了一次。在这么40多年来,他一心只为那些需要他帮助的藏区同胞们。

作为一名党员,他比其他人都更加重视对于其他名族同胞的利益。他深知心系少数民族群众的疾苦,为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服务,把党的事业做好。作为一位大学生,他比我们更加清楚自己的使命,更加拥有坚定的意志。他崇高的敬业精神,勇于吃苦,乐于奉献,回报社会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学习。

 

活雷锋

 

郭明义,一位现实当中的活雷锋,用他的行动向我们展示着他的军人风范。

 

作为一名军人,他一心记着时任连长蔺传芳对他说的话“你要记住,你是在部队入的党,是师里培养的学雷锋标兵,回到地方要保持部队的优良作风,可不要给部队丢脸呐!”,在之后的工作生活中,用着自己的一血一汗救助着一群群陌生人。20年来,他总共累积献血6万毫升,是自己血液的6倍多。他不仅以切身行动来表明对献血事业的支持,而且还发动了公司内部职工集体参加献血活动,为血库的同志送去了一抹希望。献血或许不足以表明他的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当看到他用着自己仅有的少量工资,供给了一百多位学生上学,甚至向自己的妻子,朋友借钱,只为了造福与他毫不相干的人们。然而,他自己却是住在40多平米的小房间里,过着清寒拮据的生活。

 

郭明义身上以及他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对持之以恒地对爱心的坚持和追求,以及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始终如一地对“奉献”的践行和执著。作为一名党员,他时刻秉承着为人民服务的心,用着自己微薄的力量帮扶着身边那些需要温暖的人。或许,对于现在我们这些大学生来说还是差距遥远,但是我们仍然希望学习他的活雷锋精神。

 

士兵突击

  

   何祥美,一名80后的入伍军人,有着坚韧的毅力,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塑造着新军人的形象。在训练中,何祥美总是第一个端枪,最后一个放枪。无依托据枪是狙击训练最苦最难的课目,狙击手的肘部经常被磨破。血水、汗水和迷彩服粘在一起,脱衣时时常会感到钻心的疼痛。当身边战友陆续戴上了护肘,何祥美不愿戴。他说:“戴上护肘,总觉得据枪动作不真切了,怕会影响射击感觉。”同时,他的沉着冷静总是让人感到敬佩。当他作为翼跳伞训练的义务兵,在第一次试跳中就遇到了危险。当时,何祥美第一个跳出舱门,可是主伞却都不能正常张开。“打开备份伞!”地面指挥员通过对空广播喊话。“如果直接打开备份伞,很可能与主伞缠在一起,更危险。”危急时刻,他的脑子却异常清醒。就在距地面不到300米的时候,何祥美作出了一个明智的抉择:先拔掉飞伞把柄,甩掉主伞,再拉开备份伞手拉环,打开备份伞。最后,他安全着陆了。
   

   作为一名军人,保卫国家的重任对于他是最至上的命令,他需要拼尽自己的气力来完成。作为一名党员,他时刻严于律己,保持着高度的紧张态度。作为一名新青年,他体现着我们新一代负责、冷静、勇于实践的良好形象。

 

   经过仔细地阅读他们的事迹,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需要付出自己巨大的努力,需要秉承着为人民服务的心,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为实现青春的炫丽而努力!

文、图/陈玮珏                           

应生1003团支部

                                               201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