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介绍】
王村口的红色革命历史不可谓不深厚悠久——早在二次革命时期,刘英、粟裕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就曾以王村口为中心开展革命活动。从1982年开始,县人民政府配合当地区、乡,以政府拨款和地方集资的办法,先后对王村口多个革命遗址进行修建。其中有1935年中共浙西南特委王村口区委、浙西南特区王村口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蔡相庙;有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举行“八一”示威誓师大会,刘英、粟裕在大会上作重要报告的旧址天后官;有1935年8月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直属浙西南特区的王村口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宏济桥;还有红军历次袭取王村口、歼灭敌人的重要关隘白鹤尖。这些旧址内,有的还遗留着红军标语或当年遗留下的弹痕。
修葺后的天后宫,内设遂昌县革命历史展览馆,系统地展出各时期的革命文物和图片,反映了遂昌县人民从 “五四”运动到1949年解放的30年革命斗争史。1984年5月,中央军委办公厅和粟裕亲属,遵照粟裕生前的遗愿,将其部分骨灰敬撒在王村口的月光山上,建立了粟裕纪念碑、亭。至今,前往王村口参观革命纪念地的各地干部、师生已达2万人次。
图注:蔡相庙的红色革命历史
【采访时间】
图注:蔡相庙——王村口文化站所在地
时近新年,来王村口作红色之旅的游客已非常少了,但是王村口文化站的站长也即唯一的工作人员却依然坚守在岗位上辛勤地工作着。听说我们要来这,站长吴达
刻骨的历史让他每一次都全心投入
红色的梁柱、黑色的瓦,还有红色的戏台、粟裕的办公间,等等,面积不大,但当我们走在石板地上、用手触着每一寸墙壁时,一种莫名的敬仰之情强烈地涌上心头,让我们更加想了解这里所发生的历史。老人带领我们走进了这尘封在岁月中的政府旧址,他缓缓移步,每走到一个有史可循之处便驻停下来,动情地为我们讲解其中的历史渊源。看得出,老人很是为了自己生在这样一个红色古镇而自豪。这里的墙上还依次钉着后人们专门制作的宣传画,我们细细阅之,一一品味其中的革命历史,耳旁,仿佛阵阵枪声隆隆传来……老人同时也介绍了当年发生的著名战役,最著名的是在位于王村口西南的白鹤尖山上的白鹤尖红军亭发生的战事: 1935年10月,洪家云率领三团攻下了白鹤尖,一举歼灭了敌人保安团等八连,解放了王村口,将王村口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了出来。这以后,红军又在白鹤尖建筑工事,加固防守。也是这一年,粟裕将军同样在此亲自指挥战斗,一举击垮了国民党军队。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红军的丰功伟绩,1985年在这里建立了八角亭,取名为“红军亭”。老人向我们娓娓道来中,也不难感受到老人发自内心最深处的用心和对历史的尊重。
图注:
切身体会流露的红色回忆
有幸在老人的带领下参观完蔡相庙,即王村口苏维埃政府旧址,我们还听到了发生在他身边有趣的红色故事。
那还是在他小的时候,一次,他的一个小伙伴去附近的山上砍材时,遇上了一个在探路的日本鬼子。鬼子抓住他,要他说出附近是否有红军出没,还砍下他的一根小指,威胁如果敢骗他的话就砍了他的脑袋。这时,刚好和他一同来砍材的一个小红军听到了他的哭声循声赶来,这个小红军的到来转移了那个鬼子的注意力,才使得他有机会逃脱,而小红军却和那个日本鬼子扭打在一起,双双滚落山谷。当村民闻讯赶来的时候,只在山谷中找到了那个小红军和日本鬼子的尸体。
从老人激动的眼神中,我们依然可以深深地体会到老人对那一段坎坷动荡但又不失激情的岁月的缅怀。而只怕也只有那个时代的人,对于这些故事才有着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体会······
【采访札记】
离开蔡相庙之前,我们一行与
自
我们不知道
(文/涂冰清 潘鹏路 罗巍 叶鑫杰 ,图/罗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