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志】“为和平而战,坚定不移跟党走”――志愿军朱文斌先生访谈录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3-16浏览次数:624

【活动背景】曾经,他们或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曾经,他们或书生意气,心系国家建设;曾经,他们或呕心沥血,培育祖国栋梁……如今,他们最想要的,是有人陪伴。

嘉宾简介朱文斌,现年85岁,原抗美援朝志愿军离休干部,喜爱书法。

采访时间2011312日(采访人员:张明杨、张雅雯、钱婷婷、贾欣欣)

(图注:朱老先生正在向大学生讲述那烽火燃烧的岁月)

2011312,在周伟辉老师和满丰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金色年华”——中国杭州金家岭退休生活社区,看望曾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人们。活动中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原抗美援朝志愿军离休干部朱文斌老先生。尽管朱老已是85岁的高龄,但是他思维敏捷、条理清晰,还时不时的引经据典,让我们叹服。

抗美援朝,为和平而战

1950117,志愿军部队到达吉林省的鸭绿江边辑安(现为集安市),这里与朝鲜仅一江之隔。朱老先生回忆说,那时他们从新架设的浮桥上、从冰上跨过鸭绿江,踏上朝鲜边陲小镇——满蒲里:到处可见残垣断壁,倒塌的横梁、遍地的瓦砾,以及布满弹孔的墙上依稀可见的斑斑血迹,控诉着这场由侵略战争给朝鲜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现在回想起来,依旧历历在目。”自19455月解放上海、杭州以来,一直沉浸在和平之中的志愿军战士,初踏上朝鲜国土,战争的巨大反差一下子让他们绷紧了神经。

当被问到在这场战争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时,老人感叹道:冷啊,那是真的冷啊!过江前夕朝鲜下了一场雪,进入朝鲜后的第三天,又有一场大雪降临,气温急剧下降。当时战士们身上穿的是山东出发时的南方装备,薄薄的棉衣,单军帽、单军鞋,没有手套,也没有大衣,夜间哨兵两只耳朵冻的麻木,手一搓就会掉一层皮。部队的纪律是不能住民房的,战士们只能挤在户外,和衣背靠背地取暖。严寒是我们首先要打败的敌人。零下四十几度的天气,受伤的伤口很快就被冻住了,步枪栓也冻得拉不开,只有用手榴弹,有的战士干脆拿着铁锹战斗。

严酷的环境随时随地威胁着战士们的生命,但也磨练出战士们坚毅的品质。

在下碣偶里的战斗中,由于交通线路被敌机封锁,交通桥梁遭到破坏,后方的物资、弹药供给不上,战士们几天几夜吃不上一顿饭。全体指战员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困难,饿了吃一把炒面、一把黄豆,渴了就抓一把雪当水喝,顽强战斗。在龙浦里对抗美军25师,半天的战斗,缴获了三百多辆坦克和汽车,还有一些服装、枪炮和弹药,歼灭整个师。“这次战斗打好了出国第一战,志愿军血战到底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给当时在二战中久负盛名、不可一世的美军王牌军队陆战一师以沉重打击,挫败了美军北犯企图,意义十分巨大。”讲到这里老人慷慨激昂,不禁唱起了他们当时行军时唱的歌。

此后,通过我军发动一到五次战役,特别是华川、上甘岭阻击战,重创敌军。美军撤换了三个司令官(麦克阿瑟上将、李弥上将、克拉克上将),都没有挽救美军的失败命运。最后,美军在东三八线板门店停战协议书上签字。尽管战争胜利了,但是他给人民和志愿军带来的灾难却是巨大的。一个朝鲜被分成了两家,志愿军战士死亡30多万,其中就包括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老人的腿也在此次战争中被燃烧弹烧伤,导致晚年行动多有不便。

先苦后甜,坚定不移跟党走

我们很好奇是什么能让老人在饥寒交迫中,在枪林弹雨中顽强地生存下来。老人的回答是。老人说他15岁参军,记忆中经常要打仗,还时常要急行军,穿的是草鞋,每天要磨破好几双。休息时间,是班长给他们编草鞋,是副班长给他们打水喝。作战的时候党员们冲锋在前,掩护战友前行。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了他。从那时起,共产主义信念在他心中萌发并不断地增强。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老人以此诗表达了自己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老人经历了大跃进、文革等中共的坎坷与磨难。他不曾迷失本心,是非黑白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1978年,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张纠正文化大革命期间造成的错误,平反冤假错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现在是社会繁荣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老人说:一时的苦难不要紧,关键是要坚定信念,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老人还提到,当他和妻子结婚的时候,只有一套黄军装,一条被子,其他什么都没有。他送了妻子一本《保尔柯察金》,以此共勉。如今,老人已是儿孙满堂,和老伴在金色年华安享晚年。

寄语青年,满怀期望

百善孝为先”,老人强调:“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在世上,生命的价值已经失去,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父母们为儿女辛劳一生,无怨无悔,晚年所求不过是想让子女常来看看。有时候,父母可能会说错话、做错事,子女们要多体谅他们一些,不要斤斤计较。

“作为大学生,未来祖国的栋梁,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要多读书。”书是人类的精神粮食,书不可不读。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学习态度却仅仅只有一种,那就是时时刻刻都要认认真真。热爱学习的人对学习总是孜孜不倦,把学习当作最大的乐趣,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加热爱学习,从快乐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相反,不热爱学习甚至是讨厌学习的人,慢慢地就会产生一种畏惧学习的心理。老人还拿自己做例子: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但是活到老学到老,自己还常常看书读报,对国家大事、国际政治都十分了解。平时还喜欢练习书法,虽然以前没练过,但是一步一步慢慢学慢慢练,不轻言放弃。

“光学习还不够,还要注重实践”,老人接着谈到。很多大学生学的都只是书本上的,对实际知之甚少,需要多磨练。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老人一口气引用了好几句诗词名言,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敏捷的思维让人敬佩。老人还建议大学生读一读毛泽东的《矛盾论》与《实践论》,把握好实践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学习和实践是为了什么?老人说,是为了国家富强啊!要国家富强就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锐意改革、着力发展、坚持开放、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义,是顺应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的客观要求,这是其时代特色。老人随即举了诸多例子来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0年来,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老人自豪地说道:曾经我们被称作东亚病夫,而现在你看看世界上有多少外国人在学中文,中华民族的崛起势不可挡。

采访札记

采访结束时,老人饱含深情地对我们说: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你们年轻人的时代。我们心里最惦念的就是你们,你们是祖国的希望!一定要牢记先辈们打下江山的艰辛,好好守护这份家业!”此时此刻,我更加坚定了我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的理想与信念。

辞别老人,望着他孤独的背影,我的心里百感交集,夕阳将他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是那样的孤寂无奈。朱老先生,我们会经常来看您的!

 

(文:张明杨,图:贾欣欣

共青团浙江大学委员会、浙江大学求是学院蓝田学园

201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