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简介】郑梦熊,浙江江山人,1933年出生,1948年至1951年就读于浙江省江山中学,时任江山县人民代表,衢州专区学生联合会副主席,后就读于杭州大学。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毕业前夕,因革命需要参加工作,成绩出色,不久被任命为共青团建德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58年奉调《浙江青年报》报社,开始走上新闻工作岗位,后历任《浙江日报》总编辑、高级编辑,《人民日报》副社长、机关党委书记,《人民论坛》杂志社副社长,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
【采访时间】2011年3月12日(采访人员:杜怡琳、张丁儿)
(图注:
50年坚定意志,诠释爱党忠贞
郑老首先向我们说起了他坎坷而又进取的人生经历:他因为革命需要,18岁便参加了工作,时任《浙江青年报》记者。接下来,在农村生活了7年。7年中,在艰苦的环境之下,
在听完郑老的经历后,我们发现他多次提到了党对他的影响。“是党的培养教育和自己主观的不懈努力才使我能够有机会一步一步走到人民日报社。”郑老如是说。
当被问及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原因以及因何对党保持如此忠贞态度时,郑老变得激动起来:“我们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一代啊,太理解你们早晨表演时还唱着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歌词的意义了。”回忆起来,郑老说当时中国共产党对他的吸引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要建立一个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给予当时的他们一种希望,一种奋斗的目标;第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之前任何朝代任何政府都没有提出过的,“突然有了一种人民要翻身了的感觉”;第三,当时涌现出了一批先进的共产党员,“这些人让我看到这个政党的希望”。郑老补充道:“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是要一生都坚定不移地相信党的。”
郑老的一生,也一直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党的先锋模范,也以他的亲身经历与体会教导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你们呀,现在是大学生,但是要记住,无论人生的哪个阶段,都应该要勤奋好学,因为时代是不断发展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啊。”“以后到了工作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认真。”毛主席说过,这个世界上最怕便是认真二字。拿
“一定要清清白白做人。”郑老谈及现如今社会中的党员腐败现象,教导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之中不应该私心太重,而是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以实际行动去践行一个党员的义务。说到这,郑老说起了自己当年在报社的时候,每月卖掉的废纸的钱自己都没有拿过,全部上交。解放初期的时候,郑老也拒绝领取奖金,他认为领导不应该有高于群众的待遇。在这位老党员身上,我们看到了老一辈共产党员骨子里的清高以及他们对党、对人民的绝对忠贞。
建党90年之际,殷切寄语大学生
“我们一定要团结群众。”郑老教导我们,在学校里
【采访札记】
在采访中,郑老谈笑风生、思路清晰,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采访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们却从郑老身上深切感受到老一辈共产党员的忠贞精神。“认认真真学习,兢兢业业工作,朴朴素素生活,清清白白做人。”这是
从郑老口中得知,他为这次采访也准备了很多,认真思考了什么才是对我们有帮助有意义的。“你们这一辈人啊,比我们那时的物质条件不知道好了多少,但是总感觉你们的政治觉悟还是不够的,这点一定要加强啊。”的确,平时的生活之中,我们接受了大量的信息,却很少有人能和我们面对面且以一颗真正的爱党爱国之心来和我们交流这些问题。郑老的人生阅历非常丰富,在交流过程中所传授的经验与提出的建议,对于我们在未来生活中,端正我们的思想,指导我们更好地生活都有很大的意义。
和蔼可亲的郑老在与我们交流的过程中,多次提到与我们这样的年轻人聊天,他感到很亲切,感觉我们就像他的孙子孙女一样。郑老谈及自己的孙子时,脸上也是满溢着幸福。“他走的也是我这条路,一样是搞传媒的,现在在浙江卫视做一个节目的编导呢。看着他们年轻的一代真好,我和你们在有些观念上可能看法不一,但是我还是想多和你们交流。我也经常提醒我的孙子,希望他的路能够少一些挫折,过得顺利一些。”话语间,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普通老人对自己后辈那浓浓的爱。
这次采访使我们受益匪浅,希望浙江大学能够多组织类似的活动,让更多的求是学子参与进来,每个人的心灵都将在这样的交流中得到触动与洗礼。
衷心祝愿
(文:杜怡琳,图:许艺馨)
共青团浙江大学委员会、浙江大学求是学院蓝田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