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让红色在血液里流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3-11浏览次数:790

“一朵红的花,静静地开放,深藏在心中,山河也飘香。妈妈告诉我:红在血液里流淌,无论在哪里,你我颜色都一样。我祈祷,我努力,没有战火的消息;为自由,为和平,为了梦中的安宁。把手递给你,换你的真心,我们肩并肩,坐看阳光照大地……”

——摘自《红》

西路军所属各部队,是经过中国共产党长期教育并在艰苦斗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英雄部队。在极端艰难上的情况下,在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西路军的广大干部、战士视死如归,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对配合河东红军战略行动、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起了重要作用。西路军干部、战士所表现出的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的英勇献身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纪念的。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

胡锦涛《在纪念李先念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走访记

 

【红色巡礼】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城东,纪念馆总建筑面积六万多 平方米,整体布展由序厅及西渡黄河、策应河东、血战临高、石窝分兵、全力营救、忠心耿耿、光照千秋这八个展厅组成,突出了理想高于天,热血铸祁连的主题。展厅运用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展览手段和表现形式,再现了红军浴血河西的征程,融纪念性、历史性、教育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 

193610,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部及五军、九军、三十军共两万余将士转战河西走廊,历时半年之久,歼敌两万五千余人。位于河西走廊中端的高台县是兰州通往新疆的咽喉要道,西路军曾经在此浴血奋战。1937年元旦拂晓,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率3000将士攻克高台城,建立了县苏维埃政权。112日尾随而至的国民党马步芳部队,纠集六倍于红军的兵力,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围攻高台城。红五军指战员浴血奋战87夜,20日城破,又血战10余小时,除个别人员突围外,董振堂、杨克明及3800多人全部壮烈牺牲。为了纪念在高台战役中献身的红军指战员,1952年建立了高台烈士陵园高台烈士陵园。19898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9731日,高台县烈士陵园改建完毕,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走访时间】2011124~28日(调研人员:张振海、何刚)

 

图注:正门上书写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苍劲有力

 

  

 

 

“是的 我理解她们

伊里奇同志说 忘记过去

就意味着背叛

是的 人类所有的残暴

我们都锥心刺骨

          

今夜非同一般

我必与游魂相遇长谈”

——摘自王久辛《艳戕—魂系红军西路军八位十三四岁的少女》

 

时间仿佛在此刻凝固,伴着历史的尘风,经过多少个春秋的沉淀,你愈发光彩夺目。曾几何时,多少人对你望而却步,所有失败的苦果全要你一人品尝,太多的岁月,你独自承受了太多的诽谤与嘲讽。而言蜚语终究抵不过时间一再的拷问,当谎言被一一戳穿,多年来,你就在那儿,不悲不喜。此刻,我伫立在你面前,却依旧不敢说,我真正读懂了你。

 

已是深冬,寒风凛冽,往日的积雪还未消尽,没有了太多花草的点缀,周围的松柏愈加挺拔高耸,走在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上,周身仿佛也充满一股浩然之气。1937年的这个时候,正是董振堂军长和杨克明主任率领2000多人在此浴血杀敌,奋勇杀敌,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悲壮之歌。闭上眼,冷风拂面,昔日的厮杀声依稀可辨,为了万千深入苦海的劳苦大众,为了共和国至高无上的利益,你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追求真理、百折不挠、不怕牺牲、顾全大局的革命精神。

 

“宁都豪气千秋在,高台雄风万古传”

 

什么是你的信仰?什么是你的追求?什么是你的追求?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那个生不如死的年代,你用你短暂的一生书写了一座丰碑,一段传奇,一座世人无法逾越的高峰。“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青年时代的投笔从戎,你将一腔热血抛洒在你为之奋斗的神圣的革命事业上。“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你坚持到最后一刻也决不撤退,当你的头颅被高悬于高台城楼上,你用你的双眼注释着眼前的这个世界,所有的血腥慢慢淡漠,独留这几经渲染的悲壮和希望的星星之火。如今我站在高台城楼下,往日的悲壮已遥不可寻,唯有蓝的天,白的云和绿的树,仿佛还在诉说,我和昔时的你四目相对,泪雨纷纷。

 

当宁都起义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董振堂壮烈牺牲的噩耗传到延安,广大指战员无不为之悲痛。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亲自参加了为董振堂烈士召开的追悼会,毛泽东深情地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青年时代的董振堂投笔从戎,1913年高小毕业考入冀县中学,毕业时获得优秀模范的称号,1917年考入清河陆军预备学校1921秋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参加冯玉祥国民军,参加了冯玉祥与1924年发动的北京政变19269月,任国民联军第14师第12旅旅长。1926917日,冯玉祥国民军在绥远丘原誓师向甘肃、陕西进军,同北伐军南北呼应。

1931年他任国民党军第26路军第73旅旅长时,被调到江西围剿红军。九一八事变后,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思想日益倾向革命。宁都起义投奔苏区,在1932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由于多次胜利完成阻击国民党军的任务,为保障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赫赫战功,董振堂所率红5军团荣膺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

193610下旬,红军2万余人,奉中共中央军委指示西渡黄河,进军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9371月董振堂率红五军一举攻占了甘肃高台县城。正当高台人民欢庆胜利之时,敌军马步芳等部约2万余人包围了高台,经过99夜的激战,由于敌众我寡,被迫入城坚守,在敌强大炮火的攻击下,至20日高台终于失陷,董振堂和3000多名红军将士全部壮烈殉难,时年42岁。

 

“悬眼城楼惊世换,高台为你著荣光”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北军任职期间,董振堂十分重视军队的群众纪律。有一次他带领部队路过深县,正值桃子成熟,严令不许官兵摘取,并下了一道手令:‘留头不吃桃,吃桃不留头。’赢得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看着现代科技模拟的当年场景,尽管这段故事已经讲了不知多少遍,讲解员小张讲到动情处,声音还是有些许的哽咽,尤其在说到“董振堂军长的头颅残忍地被敌人割下,高悬于高台城门上”,她停顿了许久。

图注:敌人将董振堂(左)、杨克明(中)、孙玉清(右)的首级搁下,送南京政府邀功

董乃华(董振堂的孙子)说,祖父牺牲后,国民党将祖父的头颅在高台县挂了很多天,姑姑目前还保存着这张照片,用铁丝捆着两个耳朵,吊在城墙上。家人每看到这张照片,都禁不住泪流满面。他还说,后来叶剑英等人特意到高台寻找过祖父的尸体,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找到。他用“伟大”一词来评价祖父的一生,他说董家为祖父的英勇事迹而自豪,家人时常到华北烈士陵园去凭吊和看望祖父。

 

198611月,叶剑英元帅视察河西走廊,特意来到高台赋诗一首,凭吊董振堂将军及红5军牺牲的将士:

 

英雄战死错路上,

今日独怀董振堂。

悬眼城楼惊世换,

高台为你著荣光!

 

2009914日,董振堂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正如《历史的回顾》一书中所说,西路军的失败,是解放军军史上少有的几次大失败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红军西路军出征时总人数约21800余人;战死者约7000余人,其中团以上干部143人,军、师以上干部20多人;被俘后遭残酷杀害者约5600人;被营救返回延安者约4700人;失散流落在沿途的约4500人。

 

根据董汉河著作《西路军战俘纪实》一书记载,马步芳的残暴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纪念馆一工作人员称,马步芳仅在张掖就杀害了3200多人,杀人方法花样百出,有活埋、枪杀、火烧、扒心、取胆、割舌等多种残忍手段。

  杀害用了两小时左右。红军几天没有吃饭,已无力反抗,押到坑边时,一般没有绑着。红军站在坑边,一刀一个,会杀的人死了,不会杀的头未下来,或砍在不是要害处,结果人下到坑里还活着,他们要求补一枪,我曾开枪打死过七八人。在《马英档案》里,197884日马步芳的堂表弟马英回忆说,董振堂的头是刘呈德送来的,用酒精泡着,我亲眼见的。

或许,因为是“解放军军史上少有的几次大失败之一”,失败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模棱两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段历史成为研究的一个盲区,很多人也是刻意的回避。而在这场浩劫中幸存下来的人,要么被扣上“逃兵”的帽子,要么被扣上“叛徒”的帽子,在文革期间,无一例外的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这当中就有已逝副主席李先念同志。在批张斗争中,从既定逻辑出发,西路军败局,自然被判定为“国焘路线造成的恶果”,“国焘路线的牺牲品”。

 

从1983年开始,徐向前用三年时间写成《历史的回顾》一书,其中辟专章叙述西路军历史,痛切总结历史教训。这是一本具有权威意义的严谨可靠的历史著作,全面具体地恢复了西路军的历史真相2001年11月7日是徐向前诞辰100周年,江泽民代表党中央发表讲话,指出:“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他(指徐向前--编者注)奉军委命令,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路军总指挥,指挥部队与敌人血战四个多月,有力地策应了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这是继1983年邓小平、陈云等中共十二届中央常委明确表示赞同李先念《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之后,党中央对西路军所作的公开结论,也是江泽民代表中共中央对西路军所作的明确的公正的评价。

 

时间永恒的流逝,经过陈云、李先念、徐向前等革命老一辈同志的不懈努力,以及像董河汉这样的研究人员的孜孜奋斗,现在西路军的历史已重新被公正客观地书写,西路军历史是红军长征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像董振堂、杨克明这样的革命英雄也必将长久地被人们怀念,激励我们在走向共产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奉献、不断努力。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采访札记】

一直以来, 或许自己的一些偏见,认为红色革命基地的建立很难实现其原本的意义,我们的纪念很难从精神上得到根本的升华。在走访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采访了讲解员小张和一些参观者,自己彻底地改变了这种想法。尤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当我问及“是不是以一些组织形式的参观人员,尤其是党员,占绝大多数”,她给了我详细的解答,情况也并非我揣测的那样,很多普通人也是经常来参观,问一些非常有见解的问题。而在我问“在你讲解过程中,参观者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什么”,她说是“西路军失败的原因”,我一下子肃然起敬,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也将我心底的疑虑彻底消除。

当失败成为一种宿命时,失败也是伟大的。英国二战时期的邱吉尔首相曾经这样说过。撇开探讨西路军失败的原因,仅这些战士的动人故事,就足够让自己的心灵去洗个澡,突然间,麻木的心灵出现了久违的感动,《庄子》的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句话却一直响在我的心底。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世界是我们的,终究也是你们的”,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浇注而成,在我们缅怀先烈的同时,他们永垂不朽的精神亦将鼓舞我们在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上继续向前,为我们的国家建设奉献一份力量。

 

【西路军大事记】

1936109日,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于会宁会师。

1011日,中央发布十月份作战纲领。令红四方面军一个军进至黄河靖远段造船,于1110日前完成渡河准备。

1016日,蒋介石下达进剿令,总攻准备渡河的红军。

1025日-29日,红四方面军30军、5军、9军渡河。

1029日,中央令31军渡河,次日改变决定,留下31军。

1030日,蒋军关麟征师进抵靖远。河西红军5930三个军与河东红军被切断。1030日,中央电令暂停宁夏战役计划。

113日,中央电令河西红军西进。红军与马步芳部全线激战。

116日,陈昌浩,徐向前等制定平大古凉战役计划”(平番,大靖,古浪,凉州),决定西进,于平大古凉占据立足点,策应河东红军渡河。

118日,中央决定放弃宁夏战役计划。提出作战新计划。以一方面军,二方面军组成南路军出陕南,四方面军河东2个军组成北路军,待机入晋,河西红军组成西路军,在河西建立根据地,打通去苏联路线。西路军正式成立。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

119日,西路军集结完毕,准备执行平大古凉战役计划

1111日,中央来电询问西路军行动意见。西路军领导决定西进。

111618日,古浪战斗失利,9军损失三分之一。

1121日,西路军攻下山丹,西路军进至凉州至永昌一线,并停止于此一带。

1122日,马家军开始大举进攻红军。

112212月上旬,西路军与马家军连续激战,红军兵力减至15000人。

12月底,西路军再次西进。

19371月上旬,西路军进至临泽,高台一带。

11220日,马家军猛攻高台,高台失守,5军全军覆没。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和3000余名将士牺牲。

21日开始,西路军与马家军在倪家营子血战40天。为保存有生力量,红军从梨园口撤进祁连山,向康隆寺、石窝山疾进,摆脱敌人追击。

314日,西路军仅剩3000余人撤进肃南县石窝山,并在此召开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最后一次会议,决定将剩余部队编成3个支队,分散行动。

317日,祁连山战斗部队完全分散。

 

 

 (文�张振海,图�何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