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实践】铁军精神,永垂不朽——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走访记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3-09浏览次数:390

   

【红色巡礼】

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坐落在苏浙皖三省交界的浙江省长兴县槐坎乡温塘村,馆舍系咸丰年间大户民宅。苏浙军区成立之后,军区司令部驻地仰峰岕,原16旅改编的军区第一纵队司令部移驻温塘村。1984年栗裕同志逝世后部份骨灰敬撒于旧址前广场西侧,立有墓碑。1943年秋,新四军十六旅王必成率领部队挺进长兴,旅部曾在此驻扎。1945113日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苏浙军区司令部就设在这幢大院内,粟裕、刘先胜曾在这里办公和居住。当年大院二进楼下为秘书处、参谋处、作战科。三进楼上东侧的边间和稍间分别是粟裕司令员的办公室和粟裕与夫人楚青的卧室,这也是抗战后期粟裕司令员固定居住的重要场所。

 

一代英魂,历史铭记

2011125,我们时间小队来到了鸡鸣三省的苏浙皖边,这里重峦叠嶂,树茂竹翠,自古是英雄喋血、狼烟消长的地界。60多年前,这里来了粟裕领导的新四军,麾下将星云集,在这块充满野性、胆气的土地上,弯弓射日,闹得小鬼子魂飞胆丧,顽固派丢盔弃甲。一时,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浙江省长兴县槐坎乡仰峰岕,成了根据地军民和日伪顽关注的焦点:江南的小延安。白驹过隙,物换星移。但,这里的老乡对故人,对心目中的常胜将军粟裕的崇敬和怀念“涛声依旧”。在浙西,在长兴,在仰峰岕,只要一提到新四军,提到粟裕,这里的老乡就会回忆起那难忘的峥嵘岁月,饱含激情地叙说着那一个个听似平凡却令人震撼的故事。粟裕将军在长兴留下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他的精神与新四军融合在了一起。粟裕将军在长兴之时,与当地的老百姓们同甘共苦,把最好的给予他人,把百姓的需要当成是最大的事情。粟裕将军的精神将会永远留在长兴人的心中,留在历史的长河中。

 

一支铁军,精神永存

1944823,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八团、四十六团、独立二团各一部,在苏浙皖边发动长兴战役。从宜兴到长兴60华里战线上全线出击,至26日战斗结束,攻克日伪据点13处,摧毁碉堡60余座。而后乘胜追击,半个月后又解放了12处日伪据点,解放长兴地区四分之三国士,民众10万余人。作战中,新四军奋勇向前,不顾个人安危,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所肩负着是广大老百姓的命运。顶着劣质武器的他们,靠着一股拼搏的精神,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最终他们解放了长兴,让长兴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时间流逝,长兴现在也已经经过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可是长兴人记得新四军对长兴人的奉献,记得他们的精神。金秋十月,百名少先队员缅怀烈士宣誓入队,他们瞻仰了革命将军的战斗形象,了解了革命战士的英雄事迹,见证了革命战争的历史文物,聆听了领袖人物的谆谆教诲。走出红色教育基地,少先队员们一路高歌。少先队员们立下宏愿:让星星火炬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环,共同谱写少先队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一场运动,艰苦卓绝

1942年底,中共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长兴地区的新四军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浩浩荡荡地开展起自给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达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共度难关,既进行革命,又进行生产自足的目的。长兴属半山区,历来缺粮。1944年遭受严重秋旱,煤山、槐坎一带涧溪干涸,群众连吃水都要到几里路以外的地方去挑。地上庄稼,几乎绝收。粟裕到了仰峰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带着问题,粟裕找到先前到达长兴的十六旅旅长王必成商量。当他了解到十六旅干部、战士发扬南泥湾精神,利用战闲时间,在槐坎北山园开垦了几十亩荒山,种了不少元麦、马铃薯、蔬菜等早春作物时,觉得办法不错,就动员大家学习十六旅,开荒种地。粟裕从老乡家中借来镢头、锄头等生产工具,经常迎着朝霞,同夫人楚青以及他的警卫员们一起,掘地、种菜、锄草、浇水。浙北二月,乍暖还寒,粟裕却是用汗水开启新的一天。有段时间,粟裕曾住在村中心的土地庙,他又在土地庙边韩家大院前找到一块荒地,种上辣椒、黄瓜、西红柿等许多蔬菜。粟裕将军及新四军的大生产运动不仅使当地的百姓受益,更让革命军在艰难的环境中得以保存。它不仅支持了艰苦的抗战,而且积累了经济建设的经验,培养了一批干部,使他们不仅会进行革命战争,也学会发展生产,进行经济建设,实现自我发展。从现实意义上讲,大生产运动为我们当代人带来丰富的精神财富,带来了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采访札记】

光阴飞逝,岁月峥嵘。在新四军的带领下,长兴人民摆脱了被奴役的命运,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秉承着对新四军精神的继承,长兴在解放后,艰苦奋斗,使长兴一步一步变得发达起来,近来更是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长兴的经济在飞跃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地提高。在经济发达的今天,要使我们国家发展壮大,主要还是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例子,说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工作学习、生活、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实在可以说,“铁军在长兴,精神永不灭”。

怀着对粟裕将军的崇敬,怀着对烈士的缅怀,新四军的铁军精神亦留我心中。在艰难的环境中,他们吃苦耐劳,为祖国的解放奋斗着。而现在的我们呢?烈士不能忘,新四军的精神不能忘,我们在赞叹历史人物的伟大同时,应该想想自己能为国家做点什么?新四军精神永垂不朽,我们将以你们的精神来建设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