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于1984年1月,位于上海西区的宋园路,由宋庆龄纪念设施、名人墓园和外籍人墓园以及少儿活动区四个部分组成,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宋庆龄陵园气氛庄严肃穆,环境优美自然,建筑协调美观,主要场所一年四季鲜花盛开,不但是一个融纪念、游览为一体的旅游胜地,而且是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教育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
在陵园的日子里,她爱上了这个职业
高杨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在陵园工作了8年时间,她回忆起当初找工作时的情形。毕业于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杨,在找工作的时候认为讲解员的职业特性与导游十分相似,也算是和自己的专业对口。同时因为在学校的时候有做过实习老师的经历,她就很自然地把讲解员与教师联系了起来,认为自己还是很适合讲解员这一份工作的。当然在招聘的时候,领导对她的能力也给予了充分的认可与肯定。于是她便来到了陵园,开始了讲解员的工作。
作为陵园的讲解员,高杨需要对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和整个陵园的概况有全面的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高杨渐渐地熟悉了这个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女人,对宋庆龄的敬重之情油然而生,并越发深刻。她立志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宋庆龄,因为国母的精神值得所有人敬仰。
一种责任感和荣耀感使高杨发自内心地爱上了讲解员这个职业,并且一干就是8年。在这8年时间里,她接待了无数的参观者,向他们传递了国母的伟大精神,同时她也从来没有停止对宋庆龄的研究和学习。她告诉我们,在陵园工作的日子里,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一开始普通的讲解员到现在成为讲解接待部主任,她付出了努力,也获得了回报。“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人也要跟着进步。每一年我都有很多新的东西要学,每一年我都要求自己要有所提高。”
关注青少年的教育,因为孩子是未来
在陵园的参观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校读书的青少年。孩子们对宋庆龄的事迹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这让高杨感到十分高兴。高杨喜欢与孩子们交流,因为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她希望这些孩子都能够学习和继承宋庆龄的光荣品质,在宋庆龄的激励下为国家的富强和发展贡献力量。
高杨向我们说明了她的担忧:“90后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大问题。上一次有一批初中学生来参观陵园,我给他们讲到了杨杏佛,结果他们是一脸迷惑。看来现在的孩子们关注的更多的是娱乐明星,而对于革命时期的英雄人物是一无所知,那些英雄人物可都是我们年少时最崇拜的偶像。”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陵园举办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比如说“四月的花环”祭扫活动,“相约在宋庆龄的旗帜下”系列主题活动,还有青少年的入党入队仪式等,旨在将参观、祭扫、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唤醒每一位少年的爱国精神。高杨还着重向我们介绍了去年为了迎合世博而举行的“绿色世博”活动。陵园组织了志愿者制作了环保花,为前来参观的孩子们送上环保花来献给宋庆龄奶奶。环保花可以回收再利用,既能表达孩子们对宋庆龄的敬意,也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说着还拿出了一束环保花递给我们看。
国母留学经历,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想让高杨跟我们谈谈大学生的爱国教育,她便给我们指出了宋庆龄的留学经历。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宋庆龄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通过学习知识来报效祖国。宋庆龄留学美国,在美国学习期间,她时刻关注着国内的变化,发表了多篇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爱国情怀。她深知知识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学成之后她毅然选择了回国,将知识带到了国内。宋庆龄自小便认识孙中山,她知道孙中山是能够救民出水火的英雄,于是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淡漠名利、权势和阔绰优裕的家庭生活,心甘情愿地为孙中山一起分担流亡之苦,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之中。
宋庆龄的留学经历无疑是让她日后走上这一条艰难而又崇高道路的重要原因,同时她好学勤恳和爱国爱民的精神也对当代青少年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作用。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重视这些卓越而成功的榜样的力量,尽早找到未来的方向并脚踏实地为之奋斗。
【采访后记】高杨向我们透露,正在装修的宋庆龄生平事迹陈列馆将在2011年下半年重新开放,对于改造翻新的陈列馆她非常期待。另外,由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同时又是建党90周年,陵园正筹备举办一次大型的展览。对于新一年的工作,高杨充满了希望。在高杨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作为陵园讲解员所肩负的重大责任以及日常工作的辛劳,更对她努力把国母的伟大精神传承给下一代感到敬佩。我们祝福高杨在新的一年里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