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27日这两天,感恩节系列活动——“书·情”吸引了大批同学,浙大紫金港文化广场热闹非凡。来来往往的人,带着笑脸,带着调皮的神色,带着迷惑的眼光,驻足,张望着被人群拥挤得密密麻麻的云峰白色帐篷。
那些忙碌的场景,为大家传递真情
“同学,你好。我是云峰学园学生会的,你的朋友为你写了张卡片,请你速来文广摆摊处领取。”
“啊?你没骗我吧?”
“······”
“同学,你好。让我来为你解释一下我们活动······”
“不用不用了!我昨天就来过了,轻车熟路啦!”
“······”
“喂,妈妈,我在这里回答了几个关于你的问题······”
······
“书情”活动,书写最真挚的感谢
“书·情”活动是由云峰学生会举办,由“卡纸达意”、“心心相印”和“家书万金”三个模块共同组成。“卡纸达意”主要向校内朋友、同学、老师传达祝福,“心心相印”通过回答有关父母喜好等问题,培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默契,“家书万金”向远方亲人、朋友寄去关心。
“卡纸达意”和“家书万金”的帐篷上都挂满了由云峰学生会外联部的同学自制的垂绳,爱心状的小别针上,一边别满了花花绿绿的小卡纸,一边是写了密密麻麻的字的明信片。
在“卡纸达意”的活动现场,介绍活动的人,写祝福的人,打电话通知的人,挂卡片的人以及那些在满满的卡片丛中寻找写给自己祝福的人,都忙得不亦乐乎。尤其是那些接到祝福通知的幸运儿,带着茫然的双眼望着挂在空中的祝福卡片,不知该从哪找起而有些许无措,甚至有些无可奈何的抱怨,但是当他们在众多的祝福中找到独属于自己的话语时,那灿烂的笑容比今天中午照耀在文化广场的娇阳还要耀眼。
然而在“家书万金”的活动现场就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场面了,陆陆续续地有人在挑明信片或者是信纸,少了点欢声笑语却多了浓浓的深情,一笔一划,写给远方牵挂着自己的父母,或是被自己深深想念的好哥们、好姐妹。
摆在中间的是“心心相印”的帐篷,精美的小礼品摆在了桌上,还有两个别致的桃红纸盒,纸盒内摆满了由外联部同学精心准备的有关爸爸妈妈的小题目,例如“爸爸的拿手好菜?”,“妈妈最爱的歌手?”······先由参与的同学抽取5个题目,再逐一回答,主持活动的同学再打电话向其父母核实答案,越是了解父母的同学得到的礼品越精致。
懂得感恩,用行动去表达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等,这些都是古人留给我们关于感恩的名句。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网络、电话等通讯方式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但是,当沟通貌似越来越方便的时候,少了距离、少了相见的艰难,感情便不再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那般深沉了。
字字句句、一笔一划是自己亲手写成,收到祝福的朋友不管在校园那个角落里也定将前来领取祝福。没有借助先进的科技,只是一句简短的语句却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转了几个来完成,可是是否觉得期间的幸福更加真实,更加令人感动呢?
关于父母与我们,总是爱与隔阂并存着。然而在一次一次抱怨父母的不理解,父母对待我们时所用的旧观点时,是否有曾想过,对父母,我们又真的了解多少,对于他们的用心我们又有多少明白?你是否知道父母的生日?知道他们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哪有病?哪有痛?可换言之,父母对我们呢?
生我、养我的恩情,教育我、爱护我的恩情,这涌泉般的恩情,不是简简单单答出几个题目就能平衡的,只是想借助个小小的测验,希望能唤起对父母我们本应该心存的感激和关心,让我们更加关注他们的身体,更加理解他们对我们的付出,不要装作不在意、不动容。
短短两天的活动结束了,天公作美,露着大大的大太阳,映着美美的笑脸,写着感动和欣喜的笑脸。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愿感恩之情永远留在心中。
(文/图 邓晔也)
云峰学园学生会
2010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