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立冬,阳光仍在。它的存留,让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有了温度,人们的步伐也轻快起来。11月11日下午,理科1009班的同学抵达玉泉校区。穿过浙大路和曙光路,我们沿着杨公堤缓步徐行,途中可见的风景,是两行通向远方的行道树、来往不息的车辆,是抬头可见被枝叶切割的天空,是俯首可拾被风拍下的落叶。
陌上花开,缓缓归矣。适时的驻足才能发现植物丛里藏着的惊喜。比如盖叫天故居,就是在不经意间出现在我们面前。古朴的路灯、石板拼成的路引领我们向内,各种形状的绿叶映衬各种颜色的花朵,潺潺奔流的碧水面对着白墙黑瓦的老房。“燕南寄庐”,便是它的名字。
“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陈毅笔下这位为了京剧奉献终生的“武松”,就曾在这里留下过身影。杭州,也成为了他最后一站的驻留。房内摆放了各种关于他的简介,以及他的戏服、他的生活用品。盖叫天,光是这个名字,就有一种俊朗和大气。照片上的这个人,眉宇刚正有力并且从容不迫,站立的时候也有一种雅正之姿。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这个戏曲演员曾经飒爽英姿,广受赞誉,晚年在文革中受到迫害。盖氏书房里旷远的山水画作,不免让人联想这个人的心性,台上霸气十足的盖老,在生活中应当也是颇为宁静吧。
看见古迹总会引人唏嘘,以前鲜艳光泽的物件在如今看来早已被时间磨旧,留存的照片也是那个年代的黑白色调。历史总让人静默,直到有人细语,更想起来小学课本里就出现过他,那个不畏伤痛的铁汉,那段断骨再续的传奇。
告别这里,我们又到了曲院风荷,此时已是黄昏时分,西边山头上那一缕残阳染红了天穹,漫天彩霞在曼妙西子湖的倒影之下给人以一种水天合一之感,茫茫人世间,飘飘若仙境。古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朝一见,果然是名副其实。
累了,便在草地上坐下,芦苇正盛,兴致渐浓。3个月的相处,让我们不再陌生,聊天和游戏,更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光阴不动声色地流转,待到归去时,已是华灯初上。
在欢声笑语中我们就这样渐渐忘记了疲惫。回到小窝里困倦悄然袭来,便安然入眠,梦里还是能闪回那些金黄的记忆。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一些能并肩而立的人。因缘际遇,我们相遇在启真湖畔,徜徉在临安旧都。颔首,回眸,在这些家人身侧便如此轻易地忘记了不安、孤独和无所适从,彼此间的信赖也如这般牢牢地沉淀下来。有这样丰硕而富足的收获,又怎能再多奢求些什么?
那么多的路,那么多风景,都幸好有团队同行。铭刻的,不是无法复制的过去,不是薄如蝉翼的未来,而是每分每秒,都能够由我们自己把握的现在。
求是学院丹青学园理科1009“圆梦”团支部
2010年 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