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传统文化社会实践——之探访瑞安探花楼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7-21浏览次数:396

 

今天是我实地调研的第三站,我以另一个角度,重温了母校的探花楼。

探花楼位于瑞安中学的新校区,是2003年瑞中在该楼遗址上重建。身为三年瑞中人,对于母校重现探花楼之重大意义,自是感触颇深。探花楼依山傍水,亭台楼阁,曲径通幽,平时一方面是我们课余休闲陶冶身心的好去处,另一方面,这里泛着浓浓的文人的诗情画意,谆谆求实的钻研态度,是激励我们不断学习追求的地方。

探花楼的历史是我刚进瑞中时就听说了的,此次已是第四次翻修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乾隆年间的探花楼的主人孙希旦中了戊戌科一甲第三名探花,成为清朝温州三十五位成进士中唯一进入一甲的人。当时,探花楼还是个幽静的无人知晓的地方,其后,名声大噪,成为后世瞻仰祭祀孙希旦以求高中的地方,待到科举制度废除,这里也冷落了。等到整座楼坍塌,才有文人知士联名上书,重修探花楼,并创立了陶社,吟诗作对。其后探花楼在战争中也是历经坎坷的,这里就不赘述了。我们后来的文学社,诗社或多或少受到了探花楼的熏陶。

这次,重见探花楼,发现他的后园明显又重新维修过了,看来是建瑞阳新校时顺便翻修的。而后面新建的陶尖公园,更是与其相辉映。这次,我特地注意了一下这里的亭台楼阁,记得以前美术老师就跟我们讲过椽的艺术。而这里的六艺亭、行知亭、树人亭也是异中存同。

问了老伯和保安,发现探花楼还是只在特殊日子对外开放,偶尔会有小学生来此春游参观,或是校庆时对校友开放,大部分时间都是本校学生自己走走。瑞中是一所花园式学校,可另一方面,探花楼是瑞安的一大景观。这样的管理模式,不觉有点将探花楼遗世独立的感觉。最近瑞安在申请省级文明城市,如何将人文精神通过探花楼让更多人感受到,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昔年台峤归来日,曾向沧江溯旧游。太息清廷科举变,更无人识探花楼。”我拿着相机,拍摄不尽的风光,希望能得到缓解校园安全与文化传播矛盾的化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