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做高瞻远瞩型人才
——顾国达教授针对09级经济学院专业确认问题的解答
【编者按】4月8日下午,采访小组在国会会议室采访了经济学院副院长顾国达教授,顾教授针对经济学院的专业确认和经济学科的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且对09级的同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09级的同学进入浙大的校门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而大一下的我们也即将面对专业确认的问题。在对身边同学的了解中,我们发现,社科的同学对于专业确认方面的问题还是比较多且集中的。为了解答同学们的疑惑,也为了对经济学科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采访组对经济学院的副院长顾国达教授进行了访谈,顾国达教授热情地为我们解答了种种疑惑,同时也对一些社会问题发表了很深刻的见解,让我们一睹名师风范。
首先,我们对学院对于学生的素质向顾教授做出了提问。顾教授认为,事业心和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经济学院的学生或者说是未来的一个经济学者,我们应该要把“经国济民”这四个字牢记在心,它代表的就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同时,经济学院的学生应该要有理想,有素质,做一个自信、活泼、开朗的人。学习习惯方面,学院强调的是学生的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同时重视学生的社会工作经历。
作为当今比较热门的经济专业,专业的竞争必然是非常激烈的。对于专业的选择,顾教授认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应该在专业介绍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我们应该首先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个人理想、家庭背景,制定一个合理的人生规划,同时关注时事,了解国家需哪个方面的人才,看看自己能够往哪个方向努力而得到更好的发展。顾教授强调,我们不应该去追逐所谓的热门专业,因为热门和冷门专业是在不断的变化中的。比如以前的计算机专业,热门专业竞争过于激烈可能导致其未来趋于冷门,所以要把握更好的工作机会,要用预计未来的眼光来看待各个专业而不能盲目从众。
经济学院目前下设金融学、经济学、国际贸易、财政学四个专业。新一轮的经济学院专业确认具体方案尚未确认,但是应该与往年相似,采用成绩与面试相结合(具体比例尚未确定)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察。然而,由于学校整体的规划问题,本届的经济学院的录取名额可能会有所减少,但是学院会尽量争取更多的名额,具体的名额将在下半年九、十月份确定。关于同学比较关注的专业预确认问题,顾教授说,到目前为止,经济学院没有预确认的计划,而具体情况要看教务网和本科生院的通知。所以同学要对自己有着更加清醒的认识,从而确定自己想要的专业,同学也应该要通过对社会上各个专业的关注和理解、对有关杂志和专业书籍的阅读来了解专业的根本,找到自己的优势。而我们也应该知道,“行行出状元”,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成为专业的高端是浙大提倡的方式,也是每一个同学的努力方向。
对于同学也比较关注的考研和就业等问题,顾教授给了我们一组数据。经济学院的学生有30-40%的同学选择进行深造。由于经济学院学生基数大,保研率不算太高。但是学生可以选择考研、读博、出国等方式对自己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对于就业问题,往届的很多毕业生进入了国企、外资、投行、证券公司、银行系统等工作单位,拿银行系统举例,金融学专业的同学有35%-40%进入了银行系统,国际贸易专业和经济学财政学专业的进入银行系统的比例约占25%和10%-15%左右,由于国家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加以经济方面的就业面很广为考虑因素,未来浙大经济学院的毕业生的就业还是比较乐观的。同学应该综合考虑个人定位、要求、地域要求、行业、工资待遇和发展空间,从而选择自己大学毕业后的道路。不同的选择有着不一样的机会成本和竞争优势,不能一概而论,自信是未来道路上的法宝。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宽口径的人才”,所以,顾教授对同学们的学习提出了以下建议:加强对数学的学习,因为数理分析的运用在经济中非常重要;加强外语的学习,面向国际的经济需要未来的经济学家们的高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加强对经济学院要求的基础课程和前置课程的学习,每位同学都应该夯实基础,更多地把握现在学好知识,而不要过早地担忧未来,将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结合起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专业本身没有开设但是对个人发展和专业学习有帮助的知识涉猎要广泛,如经济法知识、第二外语等等。
这些建设性的建议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受益匪浅,相信每一个人都能从顾教授的谆谆教导中得到启发,选择一条自己想要的道路。
(吴雨农 陈思坤 周诗淼 朱琰珺 姜明利 文:朱琰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