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西迁】品读求是,感悟西迁——记理科0917团支部“感悟西迁•报效祖国”主题团日活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4-12浏览次数:394

 

201048晚,理科0917“综合素质尖兵”团支部联合理科0903-0908团支部,邀请求是文化宣讲队的骨干成员,带来了一场别有韵味、精彩绝伦的演说,让所对应团支部的全体青年经受了一次“西迁精神”的洗礼。

烽火杭城,那是一段危机四伏却激情燃烧的岁月;血汗征途,那是一曲艰苦卓绝而壮丽华美的赞歌。困难自不必说:西征路途之遥远,日机轰炸之猛烈,衣食住行之简陋,国民党以“剿共”之名对教授学生迫害之残忍……只看湄潭遵义之地,浙大师生如何不懈奋斗,取得丰硕成果;浙大如何发展壮大,以“东方剑桥”之美称享誉全球。

竺可桢老校长、苏步青、费巩、王淦昌、贝时璋、谈家桢,还有李政道、于子三……当年的浙大师生书写了许多壮丽的篇章。在求是文宣队同学的演绎下,他们的光辉事迹重现在我们眼前,令人震撼、发人深省。此外他们还讲到:“在全校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尽管抗战时期印刷条件和纸张极其困难,这时浙大所出版的学术刊物比战前还要多。校园学术讨论活动十分活跃,如数学系独创的‘数学研究课’,成为四年级学生必修,分甲乙二门,每周各举行一次,对报告的遴选和指导十分严格。生物系的学术讨论会常常延续到幕色茫茫。农学院农化系组织土壤肥料、生物化学和农产品制造第三个读书会,每周举行一次,由同学轮流报告,师生共同讨论。其他各系的学术活动也十分频繁。每逢著名科学家的诞辰或忌日,或有意义的纪念日,学校都组织中、大型学术报告纪念会。竺可桢常常亲自主持或亲自做首席发言。如“徐霞客逝世三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伽利略逝世三百周年报告会”和“达尔文进化论与遗传学术讨论”等等。18421945年中国物理学会年会曾四次在湄潭召开,一次宣读论文达50余篇……王淦昌、贝时璋、谈家桢等学者仍深深怀念抗战时期在贵州湄潭的岁月:物质条件极为艰苦,但精神上轻松愉快,学术上蓬勃发展,共同进步,是他们科研生涯中的黄金时期之一。”

会后,许多同学都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浙大师生们反而创造了浙大史上的一个巅峰时代呢?”其实答案不是别的,正是西迁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遗产:求是。

通过这样一次宣讲,同学们对那一段光辉而艰苦卓绝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学们从中真正地“感悟西迁”,理解何为“求是精神”,同时思考如何让求是精神指引我们如今的求学之路。

 

第八团总支理科0917团支部

20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