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先贤遗风,感受越都之韵
——记2009浙江大学两岸四地大学生文化交流营“绍兴文化之旅”活动
十月的杭州,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秋意正浓。24日上午,两辆满载着两岸四地学子、洋溢着欢声笑语的大巴车缓缓驶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浙江大学50名港澳台地区籍的在校学生和交换学生,开始了两岸四地大学生文化交流营“绍兴横店文化之旅”活动。 本次活动由浙江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求是学院丹青学园主办,浙江大学两岸四地大学生文化交流营承办。
古越大地,千古文韵。“千古痴情话沈园,一杯苦酒两茫然。断肠一曲钗头凤,凄凉哀婉说孽缘。”伴随着这首凄美的诗歌,大家缓步踏上了这座曾经发生过一段凄美爱情故事的沈园。斑驳陆离的冷翠亭,波澜不惊的宋池塘,芳草萋萋的石径道,更添悲凉凄楚的色彩,让人彷佛走进了那首凄婉艾怨的宋词里,“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 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半壁亭上,一堵略显斑驳的灰色砖壁,书写着陆游和唐琬的《钗头凤》。走上去前,大家仔细地端详着这两首千古绝唱,并情不自禁地轻声吟诵起来,“伤心桥下鲛人泣珠,孤鹤亭上执手相看”,当年陆游和唐婉依依惜别、肝肠寸断的动人场面犹在眼前。想象着那个令人扼腕、感人至深的悲剧场面,大家对这两首词以及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
游罢沈园,大家依次游览了鲁迅故居和周恩来祖居。同学们兴奋地穿梭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会神地倾听着导游生动的介绍,从容地漫步于鲁迅故居的街头,舒心地享受着四处飘逸的花雕酒气、茴香豆香、臭豆腐味……鲁迅故居,仿佛让大家触摸到了鲁迅这位“民族脊梁”儿时的精彩故事。同学们在这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里原汁原味地解读鲁迅的作品,品味鲁迅笔下的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的生活情境。窄窄的青石板路两旁,一溜溜粉墙黛瓦,一个个竹丝台门,古色古香,韵味悠长。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散处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缓缓流过,乌篷小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欸乃声声。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那一个个生动的画面。
大家来到周恩来纪念馆,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百岁堂陈列厅的正中矗立着周恩来的戎装塑像。周恩来目光炯炯,神采飞扬。塑像栩栩如生。一边墙上,一张总理身患重病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那时的总理显得十分疲惫,但却很有精神,深邃的目光中透着执着与坚毅。在纪念馆的一角,通过幻影成像可以感受到周总理的身影如在眼前,还能听到他略带苏北口音的声音。大家通过电子献花,寄托对总理的无限敬仰与深切哀思。来自澳门的梁嘉文同学激动的说:“周总理是我最敬爱的人。以前读过关于他的文章,最令我感动的是,他“带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逝世后没有留下一分钱的财产。今天在这里参观,我又看到了更多感人的事迹,他真是一位好总理!”
游完周恩来祖居,同学们在大名鼎鼎的“咸亨酒店”共进晚餐。独特的绍兴小吃:臭豆腐、茴香豆、霉干菜以及后劲十足的绍兴黄酒都让他们大饱口福。餐桌之上,四地学子,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古越遗风,四地学子同访求。陆游唐琬,三年生聚,十年别离,一腔愁绪话离索;文豪鲁迅,弃医从文,横眉冷对,我以我血荐轩辕;人民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赤胆忠心为人民。先贤们的高风亮节永志难忘。
参与这次活动的港澳台同学反响热烈,评价很高。香港中文大学的罗文佐是通过交换生计划到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学习的。他表示,这次活动让他收获丰厚。“我对内地的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罗文佐说,“我很喜欢今天这样的活动,希望以后还能多组织、多举办类似活动。”香港科技大学的吴寒冰同学认为,这样的活动为两岸四地的大学生搭建了沟通的桥梁,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机会十分难得。
(文:史龙鳞 图:夏瑞松)